
在玉华矿四盘区接续工作现场,每天总能看到一个背着工具包穿梭于设备间的忙碌身影。他是刘卫卫,来自综掘一队的一名“90后”,从事电工7年来,以干一行爱一行的赤诚和钻一行精一行的执着,始终在实干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一步步走来,从职场新人成长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大拿”“老师傅”,书写了青年矿工的奋斗篇章。
7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刘卫卫第一次跟随师傅王海东下井时,井下掘进工作面的环境让他一时难以适应。那天,他小心翼翼举着矿灯,时刻注意着脚下的路,师傅讲的啥一点都没记住。回忆起初到岗位的窘境,这个腼腆的小伙子至今仍会脸红。“开始接触机电设备检修一段时间,情况也并没有好转,面对复杂的电路、仪表、设备,面对书本上没有出现过的图纸,有点发懵,但从未想过半途而废。”
没被困难“劝退”的刘卫卫越挫越勇。白天,他跟着师傅熟悉设备,一遍遍研究结构、原理,不懂的就追着师傅请教。晚上,回家“挑灯夜战”查找资料,对着图纸将电路板刻进脑海,遇到难题用红笔勾出重点上网交流,如饥似渴地学技术练本领。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刘卫卫总是自告奋勇冲在前、干在先,日常工作中始终将安全检修放在首位,认真负责执行巡检制度,严格遵循“三查三对”工作原则,查设备前核对断电闭锁状态,查线路时对照防爆标准,查完现场比对检修记录,对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总结,仅用一年多他就掌握掘进电气设备检修基本技能,成为当时区队里年龄最小的电工。
当陕煤集团首套智能化岩巷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入井装机,刘卫卫面对技术新课题和实操新挑战,在装备地面联合试运转阶段,追着厂家技术人员“求指导”,对照说明书、原装图一笔一划摘抄知识点,勾画原理图,仅设备说明书就手抄了3本笔记本。扎实的理论知识加上后期丰富的维护实操经验,刘卫卫成为区队用好智能装备正常运转的底气和保障。
一天,控制模块故障造成智能快掘“趴了窝”,联系厂家技术员最快需要两天才能到达,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刘卫卫站了出来,“要不让我试试?”在征得同意后,拆开工控机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所在,更换工控机模块后,又将开机启动等程序进行重新编写设置,当截割部发出轰鸣重新运转时,现场干部职工都对刘卫卫竖起了大拇指。
面对设备“水土不服”制约工作效率,刘卫卫与设备厂商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对除尘风机进行改造。通过改进风筒变头,两侧增加风筒,大幅提升除尘效果,使设备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效能,岩巷掘进日进尺提升至6排以上。
2023年,岩巷智能快掘完成首次掘进任务,需整体 “乔迁”转向新战线时,刘卫卫和同事工友为机组装机总长达100多米的设备,量身制定成套设备拆卸、运输、组装的方案工艺和技术质量标准,拆解设备时做足“细法活”,对销子螺丝进行除锈方便拆卸,对油管阀门进行编号分工协作忙而不乱,最终顺利完成机组及智能化系统拆解运输。转入安装阶段,他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个部件、每一项参数,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尽早投用到四盘区回风巷掘进,为推进盘区接续提供强力支撑。此时的刘卫卫,已成长为大家公认的技术大拿。
生活中“惜字如金”的刘卫卫,在参加矿井2025年职工技术比武竞赛时,拿电缆、破缆皮、剥线、定接头……精神专注,动作一气呵成。
从一名综掘维修电工成为采掘电工“技术工匠”,一路走来,完成了从“拜师学艺”到“艺成出师”的角色转换。他用行动证明,青年职工成长路上需要的是坚韧、钻研、奋斗,怀着赤诚心和“工匠”梦,保持执着与专注、坚守与创新,通过学习积累和脚踏实地,更快的成才成长,更好的服务矿井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