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航 助力发展
—东坡矿技术创新工作小记
在煤炭市场日益严峻的当下,东坡矿领导班子不怨天尤人,不枯坐待援,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从苦苦探索到破茧成蝶,到艰难破冰到奋勇前行,排难攻坚,逆势而上,奏响了“科技兴企、创新突围”的最强音。
科技创新与机制实施相结合
该矿在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中,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企业做大做强,必须靠科技进步来支撑。为此,该矿在体制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条件。首先,从上到下完善各项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成果评定、推广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强化了科技创新管理部门职能,配备了必要的人员,形成了一支符合企业特点的科技人才队伍;其次,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从课题立项、审批、成果鉴定、验收以及重大技术方案审查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再次,实施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每年对科技创新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大力倡导,使科技创新在该矿成了最吃香的“行当”;最后,加大激励力度,让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舞台,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气息,在全矿形成了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为激发矿井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该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双轮驱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不断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和技能素养,拓展广大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积极开展“比素质、赛技能、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内容涵盖采、掘、机、运、通、地面生产等各个专业,劳动竞赛成了职工学技术、练硬功、强本领、比奉献的大舞台。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开展全员创新、技术比武、五小改革、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为企业搭建起了人才成长“立交桥”。把职工好的、有实施价值的“金点子”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及时吸收到各项政策措施中去,使“金点子”成果真正转化为企业克难攻坚、加速发展的有效手段。让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职工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实现个人与企业发展最紧密的结合,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共鸣,激发蓬勃创造伟力,推动矿井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该矿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问题。在整个矿区,哪里有迈不过去的“坎”,哪里有瓶颈了,哪里就展开技术攻关研究,哪里就诞生科技创新成果。截至目前,该矿共在资源、采煤、掘进、提升等几十个方面破解了近百个难题,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该矿是一个有着44发展历史的老矿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外次,该矿将提高资源利用列入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引领各单位在边角煤回收、小煤柱护巷等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回收利用研究。经过长期实践,大大提升了煤炭资源回收率。除此之外,职工发明创造、技改技革成果也不断涌现。液压拔轮器的改造,一改以往人工丝杠式拔轮,费时、费力、易损坏机械的实际,采用新式油压推动,通过手压式加压泵进行增压,装卸方便、维护简单,降低设备损耗,提高了工效;道岔远程操作装置的使用,将信号工徒手扳道岔改进为在硐室远程操作,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系统的优越性;皮带煤流监控系统的设计,利用煤位传感器对煤流进行感应、控制红灯,来提醒司机打信号开机,减少皮带空载时间,最大限度的落实“避峰填谷”,节省了电力费用支出……等等。
该矿虽在煤炭寒流面临困难,但创新图强的步伐从未停歇,一步一脚印的奋斗,一个个的科技创新,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险滩中倍添力量,让企业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比翼前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下一步该矿还要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以创新为手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迎来矿井安全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