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与荣光
——王石凹矿井筒检修工作侧记
井筒检修,十年一次;任务繁重,使命艰巨。
安全高效,多年夙愿;今朝功成,无上荣光。
矿井提升系统,既是保证矿井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环节,亦是攸关入升井人员人身安全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安全高效、保质保量完成十年一次的主、副立井井筒检修任务,一直是几代王石凹人的共同心愿和执著追求。
因而,当承担2014年井筒检修重任的功臣们交出“前期准备时间较以往缩短半年、检修施工比计划提前两天、安全质量创历史最好纪录”的完美答卷时,全矿上下无不交口称赞,对他们为之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深表钦佩。
充分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充分扎实的前期准备,是检修顺利进行的最基础保障!”已是第三次参与井筒检修工作(前两次参与现场施工)的矿机电区副区长张甲义,对此深有体会。
2月14日,矿井检准备领导小组成立。由矿机电副总谢英伟任主任、矿动力科范云飞、张鹏、孙开亮、武智、芦雪松及机电区张甲义等组成的集丰富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互补搭配的井检办公室正式展开工作。
白天,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写实;晚上,查阅历史井检资料、编制施工图及相关技术措施;并模拟实际检修过程,召集曾参与过井检工作的人员多次进行座谈,以查漏补缺,确保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全。
与此同时,矿有关领导、相关科室、参检单位以及领导小组下设的井建技术、安全质量监督、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五个专业组,也按照各自职责,就检修所需物料、设备配件、人员配备等工作紧锣密鼓地着手准备。
矿长解耀明,先后组织召开4次专题会,会审施工方案、听取工作进展、强调注意事项;副矿长郭龙焕,统筹考虑,安排筛选确定参检人员事项;安监处长魏东阳,组织人员多方搜集整理国内井筒检修事故案例59例。
副矿长芦健,多次前往公司机电部,协调解决稳车、吊筒、天轮租赁事宜;副矿长李军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反复对每项技术措施编制进行研究讨论;副总雷云涛、王仁社,就测量放线、凿喷梁窝等工作进行部署;……
精心组织,有序有力推进
面对施工难度大、任务时间紧、危险因素多、人员构成复杂的实际情况,该矿统筹协调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有序有力推进井检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行。
为确保停产放假期间检修工作、放假人员正常休息“两不误”,承担着井检所需吊筒、钢梁、轨道等设备及扁铲、尖锥、绳扣等配件加工、采购工作的矿供应站、修造厂等单位加班加点,积极为井检开工做最后冲刺。
集中组织矿机电区、运输区、服务队等单位的300余名参检人员进行理论培训、逐人考核;分批开展单项施工措施、施工技术等技能培训;7月1日检修开始后,又组织富余人员(前12天为准备阶段)进行了再学习。
积极对应急提升罐笼门进行改造,以保证留守人员安全入升井;对稳车传动部位统一增设保护罩,以防止意外发生;自制防滑吊盘平台,既提升了井筒内作业安全系数,亦解决了积水多检修施工难免进度慢的问题。
统筹安排检修施工程序,采用图表法排出旬、日等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对90余项检修项目逐项分解落实;坚持每天由井建办组织召开检修协调会及班前、班后会,动态跟踪把握施工进度,及时平衡解决有关事项。
7月21日,检修各项任务过半时,又专门安排停工一天,组织参检人员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重温规程措施、开展“诸葛亮”座谈会,及时“回头望”查问题,完善相关措施,为后续井检工作顺利进行补充“能量营养”。
层层把关,保安保质保量
秉承“设备不能蹭漆、人员不能掉皮”的理念,该矿在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设备维护的基础上,以重点落实监管人员责任为主抓手,层层把牢安全质量关口。
前期配件加工质量、设备精度性能演算检测,后续施工作业程序、施工完成后质量验收,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对质量跟踪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
指挥部每天有矿领导蹲点、守现场;井建办人员随时深入现场督查工作进展及质量、技术标准、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现场监督管理人员亦各负其责,每班巡回检查、针对性督导,每两天覆盖性检查、全方位监控。
严格执行检修岗位责任、高空作业管理、下井签证、24小时值守、重点项目挂牌施工负责、开工安全确认等制度,对找正、石子清洗、挖梁窝等隐蔽工程,推行边施工、边检查、边验收的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
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井筒内、地面除分别指定矿机电区蔡玉华、服务队常好学总体负责,参照以前每班安排一名班长、安监员现场监管外,再增加一名跟班干部现场跟班,严把吊盘作业“二三四”依层施工顺序。
检修期间,公司副总经理刘水利、机电部部长石明贤等领导专程来到现场实地查看、了解进展情况;地测部等相关部室领导更是亲临现场指导井筒放线;矿领导亦多次深入现场慰问,送上降温防暑用品,有效鼓舞了士气。
8月12日,经过瓦斯检查排放、供水供风试验、设备运行测试等前期准备,王石凹矿井下生产正式恢复,标志着该矿为期40天的井筒检修工作安全顺利圆满告捷。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