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状元”的机电人生
——记王石凹矿2013年度“创新状元”陈海军
日前,在王石凹矿2013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该矿综采二队机电副队长陈海军以全年个人申报8项创新项目斩获矿年度“创新状元”。
现年46岁的陈海军,既没有科班出身的背景,也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是如何从一名普通采煤工,成长为机电专业技术能手、年度“创新状元”的?
天道酬勤,迎来人生转机
1989年,21岁的陈海军成为李家塔矿一名井下采煤工,虽然工作很辛苦,加之所在矿井因资源枯竭很快破产关闭,自己于1991年被分流到王石凹矿,可他下决心要通过辛勤努力让煤矿生活充实精彩的决心始终未曾改变过。
伴随着他坚定的步伐,加上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的作风,陈海军很快便被所在单位作为好苗子重点培养,成为了一名井下电钳工。适逢公司有计划地培育机械化采煤人才后备力量的大好时机,他自然而然的被单位点名选送参加。
难得的学习深造机会,陈海军自是十分珍惜。上课认真听讲、课余反复练习,时长4个月的脱产培训,专业老师的悉心授课,让他眼界大开,对开关、二极管、整流器等电工专业的相关原理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命运之神似乎也被陈海军的勤奋执著所打动,培训归来不久,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先是被调到矿刚组建成立的综采二队负责维护照明综保,后因及时处理了一起开关电器故障,又被调到“三机”设备电器维护的重要岗位上。
如今,已被提任为机电副队长的陈海军,回味自己从一名普通采煤工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依然特别感念公司组织的那次脱产培训,以及所在单位搭建的经常性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的技术比武、赴厂方院校学习深造等成长平台。
勤学善钻,终成技术能手
如果说,能够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因偶然一次及时将开关故障排除而被“伯乐”相中,被调到刚刚成立的综采队任电工是“上天安排”,那么被提任为机电管理人员则要归功于陈海军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拼搏。
勤于学习、善于钻研是陈海军的个性。近年来,矿井机械化设备更新换代频繁,每次新进机电设备,他都要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抓住一切机会咨询厂家技术人员、请教矿动力科技术骨干,直到对设备结构、性能了如指掌为止。
20多年的井下一线机电工作实践,加上相继又被选派到徐州开关、西安煤机等厂方进行学习深造,先后多次参加矿及兄弟单位组织的技术比武,都获得了电钳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可陈海军仍不满足,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
井下真空开关的真空瓶易出故障,如果光更换真空瓶,在更换后需用万用表反复测量、调节三相电的动、静触头间隙,更换起来既费事又不讨好,因此别人每次都选择直接更换开关整体内脏,而陈海军则爱自己动手更换真空瓶。
长期广泛的触摸实践,让陈海军对综采机电设备的脉搏脾性、规律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究,逐渐成长为全矿有名的综采机电设备故障处理行家能手,先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所在单位提任为机电班长、机电副队长。
以巧致胜,斩获创新状元
俗话说:出煤不出煤,关键看机电。煤矿生产的连续性,致使多数设备在高磨损、大压力等恶劣条件下运转,这对设备检修、故障排除的时效性提出了苛刻要求。身为矿龙头单位综采二队的机电副队长,陈海军深知肩负的责任之重。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正常安全生产?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陈海军,坚持将技术和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一方面设法提升机电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一方面积极探寻以巧致胜的“四两拨千斤”之道。
老矿井机电人员流失严重,所在单位电工技术力量薄弱,陈海军就耐心给新手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地教他们拆装检修、判断故障,他亲手带出的徒弟有20多人,其中9人已取得高级电工资格证,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针对部分年轻电工排除故障时没头绪、无章法,只是一味盲目地对各部件进行逐一排除试验,费时又费力的现状,陈海军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整理编制了一套常见故障判断分析排除口诀,打印发放到每名电工手中,大大节约了工时利用,受到领导及职工的一致好评。
2013年,陈海军组织机电班申报创新项目18项,由他自行研制的六组合开关总成永久性遮光柱、井下双按启动闭合采用行程开关代替等创新项目,既有效保证了矿井正常安全生产,亦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及维修成本,在企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