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关于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保护规划评审工作会在王石凹煤矿召开,与会专家对《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了综合评审,并一致同意该规划通过评审。
会上,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汇报了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保护规划内容。由汉阳陵博物馆原副总指挥李居西、西北大学教授刘军民、注册规划师王平、铜川矿业公司规划部高级工程师段增华、印台区生态环境局任永丽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结合规划编制背景进行了评审,质询了规划区划、衔接、利用等文物保护问题。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结合了煤矿工业遗址保护和工业精神文化传承,以有效保护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及其承载的人文景观为目标,从环境、展示、利用、管理和研究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内容详细,指导性强,符合编制要求。

据了解,1957年,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西北地区唯一的煤炭项目王石凹煤矿开工建设,作为关键的配套项目,为西北地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能源化工、船舶制造乃至科技研究等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王石凹煤矿产生过“分阶段、跨石门、连续开采法”等引领煤炭工业发展的科研成果;诞生过先后六次获得全国高档普采冠军的先进队伍;在苏联专家撤出的情况下,创造过井筒工程单行作业成井全国最高新纪录。2014年10月,王石凹煤矿积极响应陕煤集团出台“十项改革举措”关井回收,2016年3月正式通过国家关井验收,完成了这座煤矿所肩负的开采乌金、奉献能源的光荣使命。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2018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陕西省第一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煤矿工业遗址,促进了探索保护煤炭工业遗址,推动工业遗产旅游转型发展的协调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