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华矿始终坚持“创”字引领,以培育“玉华工匠”为主抓手,强化大众创新、全员创效,立足生产环节“亏损点”治理、“增长点”培植,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自主攻关,以全员创新创造创效助推企业提质升级发展。
小改小革降成本 治理“亏损点”
该矿立足“亏损点”治理,积极寻找提质增效的突出短板。煤泥事故池是洗煤系统能否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事故池内的煤泥量日积月累,给正常生产带来间断性的停产,池内煤泥泵远远达不到生产要求,制约车间正常生产。针对这一情况,该矿洗煤车间职工尚济洲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反复认真的观察,在以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对该煤泥水泵进行了小改造,将原泵的底座卸掉,换为自制的网桶,大大提高了煤泥泵的工作效率,原来一天的处理煤泥量,经改装后的煤泥泵2小时便可顺利完成。
浓缩池压耙,会造成洗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且处理浓缩池即耗时又耗力,为了彻底从源头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该矿洗煤车间从设备工艺,现场分析等方面入手,对每台导致会有可能压耙的设备进行分析,最终决定从323煤泥旋流器和329尾矿旋流器入手,决定给两台旋流器的溢流侧加上合适的钢网,这样一来,可防止大颗粒和一些杂物进入系统中,还可及时清理干净网面上的杂物,平常维护只需定期对钢网进行检查更换。一个个小改小革的创新成果,不仅减少了堵卡次数和耗电量,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洗选效率保证了煤质稳定。
科技攻关强保障 培植“增长点”
该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矿井发展,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开展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预测工作前方有何种地质异常以及它们的准确位置、规模大小,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打好安全基础。在该矿2403工作面的试验中,结合钻探和坑透技术验证,确定出了矿井回采工作面内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断距大于三分之一煤厚的断层以及煤层在0.5米以上变化等地质异常信息,为保证矿井采掘衔接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地质保障。目前已对2408、2403工作面进行了槽波地震勘探,为工作面顺利回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矿坚持创新管理,科技攻关,在瓦斯抽放系统、胶带运输系统、主排水泵、压风机房、变电所等区域均安装远程控制系统,在办公区就可实现远程控制。通过技术创新,取消了灌抽巷,采煤工作面倾向长度由180米延长至240米,即减少了投入,又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在2408运顺安装吸铁器,除去煤中的杂物,保证生产系统安全运行。通过不断打通科技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把新技术“引进来”,让好成果“走出去”,持续助推企业提质升级发展。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