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渭北大地已经进入严冬时节,身处凤凰山下的玉华人在面对气候和市场的双重“严寒”中,不等不靠,"亮剑"出击,以治亏创效总体方案为引领,内抓提质降耗,外抢市场机遇,团结一心在百里煤海拼搏奋战,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贡献力量。
度危机 坚定信心发展
2014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震荡,玉华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的危机警报拉响。
危急关头,玉华人果断决策,结合实际制定符合矿情的治亏创效总体方案,共同奏响了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奋进曲。在利用“玉华大讲堂”和各类会议向基层干部职工传达治亏创效实施方案的同时,党群与业务科室人员成立宣讲队深入区队、班组甚至到职工家庭,与职工面对面逐条逐句解读相关政策。讲形势,“形势严峻要过紧日子了”;明任务,“实施治亏创效措施才能生存下去”;传压力,“全面争取干部职工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一时间,矿区职工家属无不热议治亏创效,认识到关键时期,同舟共济才是唯一的出路。2016年6月4日,陕煤股份公司经营调研会在玉华矿召开,为贯彻落实治亏创效措施,全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作了深入全面的诠释,给暗夜中航行的企业立起了"引航灯"。
动真格 大刀阔斧改革
玉华矿果断推行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在不让一名职工下岗的前提下,把富裕人员优化分流妥善安置。通过精简机关人员、清退外委人员、划转剥离后勤人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矿井在册职工数量达到公司下达指标,实现了减员提效目标。严格管控公务用车、接待、会议,封存了3台公务车辆,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成立修理厂,修旧利废工作落实有了专业队伍。打造井口材料超市,逐步关闭各区队材料库房,减少库存积压和区队材料人员,实现减人提效和清仓利库。同时,成立企管科,搭建起经营与生产的枢纽。
提煤质 稳固市场份额
产品质量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面对当前正在生产的2408综采工作面运顺压力大、巷道变形等困难,矿党政带领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深入现场想办法、定方案、拿措施,通过生产系统技术改造、优化作业工艺、煤质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加大对筛选设备维护力度、杜绝商品煤超粒度和原煤落地等措施,做到煤矸分离、煤水分离,保证了原煤发热量稳定在5200大卡/千克以上,精煤发热量保持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全水分控制在10%以内。同时,加强每日对煤场商品煤采制化验,真实准确提供当日煤炭质量情况,全面打造“玉华”牌商品煤的金字招牌。目前,矿井煤炭销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实现了提煤质、促销售、增效益的目标。
严管控 节约每一分钱
玉华矿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材料审批制度,建立材料预警机制,重点抓好大型材料、综采综掘配件预算管理。依据月度产量、进尺任务,按需下达材料计划,做到计划有依据、投入有定额、考核有标准、回收有比例、复用有尺度、节约有奖励、超支有处罚,加大对井下风筒、管件、缆线等材料的回收力度,确保回收率达到95%以上。同时,按照“避峰填谷”原则,合理安排胶带、水泵、抽放泵等运行时间,每月可节约用电成本近10万元。该矿对风动工具残体置换,旧物拆卸组合使用,旧锚杆修复或改制成其他物品进行复用,做到能修尽修,能自制不外委,大大降低了外委修理费用。对修理厂、设备库、供应科等物资管理部门的流通环节进行清仓利库,加快物资流转,吨煤投入成本不断降低,创历史最好水平。
重创新 小发明出大效益
玉华人不断加强创新管理和技术攻关,使企业具有旺盛的活力。在瓦斯抽放系统、胶带运输系统、主排水泵、压风机房、变电所等区域均安装远程控制系统,在办公区就可实现远程控制。通过技术创新,取消了灌抽巷,采煤工作面倾向长度由180米延长至240米,即减少了投入,又提高了煤炭回收率。采用物探技术,探明了2405、2403工作面地质变化带和2408工作面水文地质、煤层赋存情况,设计时充分考虑临时设施和永久设施,以永久设施为主,为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在2408运顺安装吸铁器,除去煤中的杂物,保证生产系统安全运行。用废旧皮带替代木托板和桁架,既变废为宝,又保证支护的安全性。一盘区水仓改泵排为自流方式,即减少了电力设备投入,又降低了人力成本。选运区干部职工在生产现场调研论证,反复试验摸索,将倒系统时间由40分钟降为5分钟,跳汰机换水由40分钟降为20分钟,系统运输能力由每天7000吨提升至1万吨。洗煤车间职工将扫煤器由单面固定式改造为双面可调节式,323旋流器底流和溢流口、310及311分流箱、326入料溜槽改造,既便于操作维修,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科技创新,玉华人真正实现了管理塑形象,科技创效益的梦想。
百舸争流千帆竞,治亏创效导路径,玉华儿女博风浪,激流勇进正当时。目前,玉华人正以治亏创效工作为抓手,瞄准全年目标任务目标,为矿井安全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冲刺。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