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企业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企业管理
榜样力量| 刘厚苗:深耕百里煤海 传承工匠精神
作者:马定洲   来源:柴家沟井    发布日期:2024-05-13   点击次数:
分享:


艰难方得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柴家沟井有这样一个陕北汉子,他善于钻研、爱岗敬业,十五年如一日坚守在煤海一线,让滚滚乌金照亮万家灯火,发挥着光和热。这就是新晋“陕煤工匠”刘厚苗的“匠心”之路。

一十五载厚植坚实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回望来时路,步步是坚实的足迹。自参加工作以来,刘厚苗一直注重知识的积累,在工作、生活之余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任技术员期间先后向地质、机电、通风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学习,记录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2020年5月被任命为综采队队长,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刘厚苗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拓宽新思路,结合区队实际生产状况,找出现场薄弱环节、生产效率低等原因,以“引进来、用得好”的发展思路,将新设备与现场实际结合创新配套设备,优化施工工艺。因巷道软底引起巷道底鼓,巷道维修量较大,自主设计液压自卸车配合巷道修复机,切实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巷道维修效率。十多年来从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但不局限于经验的刘厚苗,带着自己的先进思想将施工现场与“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安全理念相融合,用抢挑“重担子”、敢接“烫山芋”、能啃“硬骨头”的魄力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为井下一线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匠心相传汇聚磅礴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工友,才能进一步提升矿井整体技术水平。”刘厚苗说道。他始终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师带徒、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现场指导,言传身教传帮带,领学原理、带看图纸、长扎一线成了他“带新”工作的常态。刘厚苗坚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经常与徒弟交流,了解其思想状态、新鲜想法,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方式,巧妙地融合到现有的管理方式中,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激发“鲶鱼效应”,实现师傅和徒弟的“合作共赢”。面对新工艺、新技术等不断涌现,刘厚苗坚守着那份属于“煤矿工匠”的初心,探索着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更多改革创新,带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技术骨干成长起来,成为矿井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敢于创新积蓄发展活力

多思考多发现多钻研,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以装备工艺智能化为点,信息融合发展为线,管控一体应用为面,刘厚苗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创新,形成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是发明者的良好氛围。累计申报科研创新成果二十余项;“往复式给煤机升降闸板”“采煤机减速箱空载试验台及方法”“便于固定的工作面两巷风水联动喷雾”“便于对倒钩更换的防倒绳”等实用型专利十余项。以智能化建设为契机,面对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与电液控液压支架,他利用下班时间认真学习原理、及操作说明,并同厂家维护人员进行现场调试、咨询,做到对设备了然于心,同时积极地引导职工学习智能化建设的先进思想、观念、方法,开启综采智能化作业新模式。

重担在肩思己任,不待扬鞭自奋蹄。十五年的勤学苦练,使他从“小白”到“大拿”;十五年的“立足现场”,使他从“能战”到“善战”;十五年的“学思结合”,使他从“创新”到“创心”,刘厚苗将继续将青春燃烧在追梦路上,带领团队以崭新姿态投入到开采光明的生动实践中,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图


上一条:柴家沟井:一队一标展风采 特色文化育人心
下一条:下石节矿:“羽”你相约 全民健身嗨起来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