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沟项目部综采队孙中涛,是一名在煤矿井下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老煤矿”。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初心不改,扎根煤海做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煤矿职工在井下一线工作中的责任和担当。
扎根矿山做贡献。出生在河南南阳农村的孙中涛继承了父辈们勤劳、善良、质朴、诚实的优秀品质。1997年年仅20岁的孙中涛通过招工,成为了原鸭口煤矿综采队的一名正式职工。来到矿上后,他一心要干出个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为综采队的生产骨干。2015年铜川矿务局政策性关闭了鸭口、东坡、徐家沟等煤矿。孙中涛所在的鸭口煤矿,大部分职工情绪低落,甚至有部分职工离开了煤矿行业,另谋高就,可他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20岁到现在在矿上干了18年,矿上的点点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身边的一人一物我都记在心里,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渡过难关。”2015年12月孙中涛离开他工作了18年的鸭口煤矿,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崔家沟项目部综采队。来到崔家沟项目部后,孙中涛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他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新知识,2016年被评为矿业公司先进班组长,同年被评为矿业公司劳动模范,2018年被任命为综采队副队长。
一丝不苟保安全。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孙中涛,有着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班前会上布置工作时细致入微,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到隐患排查整改,再到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等,他反复叮嘱,淳淳教育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思想。现场管理中,由于生产班生产任务重,有少数“安全问题人”在作业中,经常以减少施工程序、降低工作标准来偷懒省事走捷径。孙中涛一边带着职工干活,一边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严格监督班组每名成员,施工程序一个不能少,久而久之,他所在班组职工的操作行为被“规范”成了习惯,偷懒省事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了,他所带领的班组也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事故。
与时俱进学技术。孙中涛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2016年1月,崔家沟项目部综采队接受2301综采工作面试运转工作。由于综采队大多职工来自东区关闭矿井,工作经验参差不齐,加之崔家沟煤矿井下使用支架与矿业公司东区矿井均不相同。面对陌生的钢铁巨兽,孙中涛没有望而生畏,没有气馁,带领班组人员认真熟悉生产设备,钻研业务技术,短短的两三天他就能自如使用支架、煤机等机械设备。2128综采面回收期间,项目部决定投入使用效率更高的TYH300液压支架调移装置,俗称“机械手”。综采队领导经集体讨论,反复斟酌,还是不能决定由哪个班组来承担这项工作。这时,孙中涛主动站了出来,他说:“我们班在2122及2301工作面回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习比较快,职工安全行为比较规范,让我先带人使用”。他利用空闲时间看说明书,在地面钻研使用方法,熟悉操作后,带领班上23人,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20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支架回收任务。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水平的同时,他还无私的将技术传授给身边的每一位工友,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2017年度优秀班组评选中,他所带领的班组荣获先进班组称号。
攻坚克难勇当先。孙中涛把艰苦环境当作磨练意志、提高管理能力的平台,关键时刻总是冲在前、干在先。2122综采工作面出水,前落山涌水量大,造成前后部机头支护困难,转载机巷被煤泥掩埋。孙中涛凭着自己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第一个跳到齐腰深的冷水中和同事们一起搬出机电设备,进行抢修,经过三个多小时摸爬滚打,开关水泵被及时修复,恢复了正常排水,为项目部减少了一次重大经济损失。今年10月份,综采队回采2303工作面时,遭遇了断层,工作面局部架发生片帮、冒顶,部分支架还出现掉斜、歪架现象,生产一度陷入困境。面对诸多困难,孙中涛主动放弃休班,一方面发动班组党员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劳动组合,与班组骨干一起想办法、理思路、定措施,通过采取卧底扶架、单体辅助移架等一系列得力措施的落实,使举步艰难的工作面逐步走出了生产困境。
孙中涛,走进矿山,他就把心留在了这里,把根扎在了这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煤矿职工扎根矿山,无私奉献的壮丽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