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领航扬帆远行正当时
——下石节矿着力打造“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侧记

下石节煤矿坚持文化强企理念,将“蛇山”特色的企业文化植根于企业沃土,经过八年的执着创建融合提升,企业文化再次收获丰硕成果,被中国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授予“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荣誉称号。

文化引领跨越发展
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04年,下石节矿确立“文化兴企”发展战略,以理念渗透,职工行为养成,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强势企业文化,提出了“以文化铸魂、以文化塑人、以文化聚力、以文化助推”的发展思路。按照“全面整合、先易后难、分项实施、稳步推进”的实施办法,立足实际确立了“2145”工作思路,以6S行为养成和《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为引导体系,打造以“奋”字型为表现的循环管理式支撑系统和以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为核心的四大文化体系,使之真正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和精神力量。实施以“九定、十二查、五带、五拓展”为具体要求的干部走动式管理,全面落实“四项”技术应用和“五精”管理,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精细化管理格局,实施以实现企业增效、岗位增值为目标的岗位精细化管理为主体的“五项文化管理”,使矿井走上了管理精细化、行为规范化、生产工厂化的科学发展道路,截至目前,矿井连续七年五个月实现安全“零”目标。

知行合一凸显魅力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该矿把“知”和“行”统一起来,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职工的共识,突出从思考问题心智模式、灌输企业文化理念、矿井战略发展高度和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入手,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家庭”系列活动为载体,积极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风气。充分利用矿区“两站”、“一台”、“三刊”等宣传载体,弘扬企业文化理念,凝聚职工思想,保证各项文化建设方向准、路径对,效果佳。先后举办西北大学MBA研修班、企业文化大讲堂,定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知识培训,为职工搭建了“充电平台”。建成了全国总工会命名的“职工书屋”,带动了职工学理论、知矿情、明理念,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转变。矿区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企业魅力逐步展现。

重点工作根基扎实
该矿坚持把企业文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工程加以推进,贯穿到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各方面,使之真正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和精神力量。全面推广“五精”管理、“四项”技术应用,实现了对每人、每事、每处、每物的全方位5E精细管理,打造出了一大批质量精品化工程。坚持干部走动式管理,健全了干部循环走点、定时巡查、汇报管理制度,细化走动路线,扫除矿井管理盲区,全面掌握安全主动权。深入开展“双述双练”活动,矿区职工队伍中一大批技艺精湛的省级技术状元、专业能手不断涌现,叉车挑鸡蛋、鸡蛋顶矿车、电钻钻鸡蛋、蒙眼割圆等亮点频现,在矿区引发全员竞技的热潮。实施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推行“三工转换”等激励机制,促进了职工思想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和行为的养成,实行安全帽实名制、党员井下亮身份,全面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项文化齐放异彩
该矿以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先后推行了《安全文化二十法》、“671011”安全文化工作法,实行了安全联保、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法、全员风险抵押制、领导带班、包保跟循环工作制、区队长示范区、“线长”负责制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办法,利用隐患管理系统和手机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了领导层、管理层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使隐患问题无处遁形。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和全员创新活动,在矿优秀创新成果奖励机制推动下,技术科室、生产一线全员创新活力迸发,高抽巷矸石充填项目、巷道二次支护施工改造、干部走动式管理动态显示系统等近三百多个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第一个由职工名字命名的“留军自动排水法”应运而生,有效破解了制约矿井发展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全过程控制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原煤发热量始终保持在5500大卡以上,“蛇山牌”环保长焰煤品牌享誉省内外。该矿还先后建成了井口女工家属模拟社区服务站、 井下阅览室以及食品点、饮水点、医疗点、卫生点和自行车服务点,投入地面视屏监控系统,实施了居住环境改造工程,解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推广活动,凝民心,聚民力,使企业文化成为各项工作向更深、更细、更高目标迈进的有力推手,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壮志豪迈的下石节人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司“三大发展战略”的指引,秉承“求实 创新 团结 奉献”的企业精神,以文化管理企业,用文化发展企业,打响“品牌”战略,精耕细作,对标提升,坚定不移的朝着建设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样板矿目标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下石节煤矿一定会用文化华彩谱写出矿山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