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组织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组织建设
张玉功:忠孝两全乐担当
作者:铁运司宣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3-15   点击次数:
分享:

忠孝两全乐担当

——记铁运分公司“最美员工”、下石节车站副站长张玉功

什么是“最美员工”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而在铁运分公司党政领导看来:“最美员工”就是工作上能立住脚,安全上能立住身,技术上能拿得下,凡人善举,口碑皆好。

而这样的“头衔”究竟能被谁摘得呢?铁运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共产党员、下石节车站副站长张玉功身上。那么,是什么让他荣获“之最”,是什么让他堪称“之美”。这要从他的日常工作,点滴生活说开去!

精业乐道 他是一名好工人

“当工人,就要先学做人,当工人,咱就不要丢人!”,这是张玉功的质朴话语。

今年50岁的张玉功,1982年被分配到铜川矿务局李家塔矿运输区工作,一干就是6年。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他不怕苦不怕累,脏活累活抢着干,出满勤,干满点,不违章,无事故,把自己的汗水播撒于矿井运输的角角落落,干好自己的每一天,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1988年6月,张玉功被调入铜川矿务局运销公司(铁运处)下石节火车车站,从煤矿运输一线到铁路运输战线,一直与“运输”有缘牵手,相约作伴,不能不说是个巧遇,也不能不说是种历练吧!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被分配当了一名蒸汽机车司炉工。而司炉被人们俗称为“蒸汽机车的心脏”,火烧旺,气力足,蒸汽机车就可以一路前行,安全运行。他知道,与蒸汽机车打交道,如同与“铁老虎”共舞。而且,当个司炉工,焚火投煤也有不少的绝技和窍门,不是想怎么加就加,也不是爱怎么投就投。他也知道,司炉工是个脏话、累活、出力活,一个班下来,手都会磨出厚厚的茧子,人都像散了架似的,尤其是夏天,蒸汽机车不亚于一个“大火炉”,人在这里面,会不停地出汗,作衣不停地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玉功对此并没有泄气,也没有埋怨,而是在学习技术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掌握了焚火投煤技术。有多少次蒸汽机车炉条出槽,火一压就钻入炉子内去撬炉条,身上曾被烫了多少泡已经数不清了。他不仅仅自己技术好,也时常当起了“老师”,遇到问题,就找铁路部门瑶曲车站的“老师傅”请教,自己会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自己还绘制图纸,复印扩大,贴在墙上,与大家共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来的摸爬滚打,张玉功成为了一名“行家里手”,获得了郑州铁路局颁发的司炉工上岗资格证书,后经过转岗培训,成为矿区铁路第一批蒸汽机车副司机、司机。

2005年,随着北区内燃机车投入使用,工作环境变了,安全条件好了。但是,张玉功对自己要求的“砝码”却没有变,他依然拿出学习上的“苦劲”和钻研上的“韧劲”,驾驭着内燃机车驰骋于矿区铁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实现了趟趟行车无事故,被提拔为副站长,并多次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力拔头筹,过关斩将,捧得“冠军”。

奉献实道 他是一名好党员

1997年5月,张玉功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而“党员”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也不仅仅是一个“资本”。“看得见、豁得出、挺得住”才无愧共产党员的称号,这在张玉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北区综合段的陈家山、下石节、玉华三个车站支撑着铜川矿业煤炭运输的“半壁江山”,地域偏僻,条件艰苦。对此,张玉功没有怨言,没有动摇。他“以车为家”、“爱路为荣”,像一根根崭新的“铁道钉”深深根植于矿区铁路“大动脉”,既闪闪发光,又默默无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动写照。

2003年,是铁运分公司成立以来煤炭运输最繁忙的一个年份,各矿井生产势头纷纷强劲,各大电厂纷纷要煤。“让每一吨煤炭走得好,让每一节车皮走得了”,成为每个铁运人的动员令。作为内燃机车司机的张玉功干劲十足,风里来,雨里去,战酷暑,冒严寒,驾驶着内燃机车马不停蹄地奔波在铁路沿线,连续创下了年运量、月运量、日运量、单班运量最高历史记录,为全公司突破年铁路运量800万吨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1年7月23日,一场特大暴雨不期而至,致使通往陈家山煤矿的公路道路被拦腰截断,整个矿区顷刻间成为了一座“孤岛”,所有煤炭生产物资和群众生活物资都无法进入。矿业公司党政领导深入矿区抢险救灾,铁运分公司启动了应急预案,用火车火速增援,确保矿区恢复生产生活。

“困难来了,险情来了,考验我们的时候来了”。这一道道无情的命令就是 “十万火急”,让张玉功和北区段所有职工心急如焚。他驾驶着内燃机车快速抵达抢险第一线,一次次,一趟趟地抢运着帐篷、被褥、床板、米面油、蔬菜和抢险生产物资。白天顾不上吃饭,晚上都没有休息,出色的完成了抢险任务。感动了矿业公司党政领导,感动了广大铁运干群,感动了矿区职工家属!

尊老孝道 他是一名好儿子

有道是“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忠孝难以两全”,而对于张玉功来说,不仅仅在工作方面是出类拔萃,而且在尊老爱老方面也至善至美。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老人需要的不一定是孝感动天的气势恢宏,也不一定是卧冰求鲤的舍身取义,仅仅就是一顿团圆饭和几句唠叨就满足了。

张玉功的母亲今年已86岁高龄,而且一直瘫痪在床。刚开始,得知母亲瘫痪,他感受到了病魔的无情和上天的不公。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温暖快乐的家庭一下子变的慌乱不及。在家人都惊慌不定时,他和妻子一道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害怕上学的女儿心里有负担,他经常给女儿打电话给她宽心:“安心上学,你奶奶的病你不用担心,家里有我和你妈呢?”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玉功每天奔波在陈家山和下石节之间,和妻子一直陪在母亲的床前,寸步不离,想方设法让老母亲吃好、喝好、乐乐呵呵。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久病床前有孝子。

他就是这样把孝心融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让孝行成为了一种行为常态。这位工作中的好站长,生活中的好儿子,时时刻刻都在言传身教的为自己的女儿树立着榜样,他的孝心孝行也无时无刻的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

热心厚道 他是一个好哥们

张玉功是一个热心肠,职工家里不论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他肯定会一帮到底。即使没有亲自给他说,他知道了,也会主动去帮忙。

对多年一起工作的老伙计他能真诚相待,热心帮助,段里新来的年轻小学员,他也是当自己的孩子般关心照顾。小年轻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他就像个家长一样耐心帮助解决,直到事情圆满解决,他才放心下。

人常说,这年头借钱比跟人要钱都难,但是段里年轻职工遇事向他借钱时,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其实,他的工资也不高,需要养一大家子人,对此妻子也曾埋怨他,但他总说,咱们也有孩子,这些孩子的家人都不在这里,我们就应该多关心他们,借点钱给他们应急也是应该的。

张玉功用点滴之中的“最平凡”传递了“最美”之中的正能量,圆了大美大爱的“赤城之梦”。一份份耕耘,一滴滴收获;一次次锤炼,一点点进步。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也抒写了感人的乐章。他就这样默默地工作着,从没有过报怨,成为矿区铁路一名“响当当”、“呱呱叫”的最美员工。

“用心了,自己就会感到快乐;努力了,自己就会感到踏实”。一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艰辛的足迹。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铜煤中国梦征文】铁运 “活雷锋”
下一条:王石凹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