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组织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组织建设
公司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先进个人经验交流材料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10   点击次数:
分享:

多想多看多写 勤学敏思笃行

崔家沟项目部 贺佳斌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们相聚一堂,也很荣幸作为先进个人在这里发言,这份光荣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崔家沟项目部。

刚才,聆听了几位同行的精彩发言,很有触动。在诸位面前谈经验,有些班门弄斧,只想利用这个机会,结合实际谈一下个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体会和认识,不妥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热爱和吃苦”是干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基础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必备的素质”。有没有热爱宣传工作的事业心,有没有吃苦奉献的精神,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基础。写新闻稿件是一件苦差事,它首先要寻找新闻价值,挖掘思想亮点,再通过采访收集相关资料,最后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很辛苦,没有吃苦精神是不行的。目前我们的通讯员都是兼职,都是在工作之余,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新闻创作,当然这其中有考核的压力,但更多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热情。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工作若能成为乐趣,人生就是乐趣;工作若是为了名利,人生就是地狱”。正所谓“学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唯有热爱,才能产生乐趣,才能把宣传岗位视为人生历程中增长知识、提升水平的课堂,丰富阅历和增强能力的舞台。

二、“定位和策划”是干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环节

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有看点,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我认为,一是定位一定要准确。尽管新闻宣传工作是通过一篇篇新闻稿件、一幅幅新闻图片来体现的,但新闻宣传工作绝不仅只是宣传部门和通讯员的事情,而应该是跟安全、生产工作一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是需要形成合力才能很好完成的一项工作。二是策划一定要到位。就我们项目部来说,作为“走出去发展”创业的单位,一定要紧紧围绕抓好安全生产、托管运营,和崔家沟煤矿建立“共赢发展”的合作关系等方面去撰写稿件。比如今年3月的一篇通讯稿件《一场生产大转移的攻坚战——崔家沟项目部三盘区开拓建设纪实》,就是站在托管运营、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的高度,精心组织策划,从改善崔家沟煤矿生产接续的失衡局面切入进行策划的一篇稿件,这篇稿件先后在“中国煤炭报”、集团公司网站、铜川矿业公司网站、铜川矿工报要闻栏目发表,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项目部今年同样被矿业公司表彰为“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得到了公司党委的认可,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新闻宣传工作定位准确、策划到位,得益于项目部党政对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和推进。

三、“提炼和总结”是干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条件

要写出“有人看的”新闻稿件,需要有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和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经常待在办公室,感觉并没有多少大事去写,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放宽视野,在用心提炼和分析总结中增强捕捉新闻点的能力。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中,我坚持“三个提炼”,一是从重点工作、会议、活动中挖掘题材,围绕走出去发展、抓安全生产、抓经营管理、抓党风廉政、抓职工队伍、抓民生保障等方面对所做的工作、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新闻报道;二是从各类文件中提炼有价值的亮点信息,选准角度,及时挖掘,深入了解,往往都会有好的收获。三是从汇报总结材料中提炼新闻。日常汇报材料以工作情况的汇报和信息交流为主,虽然“质朴有余、深度不够”,但这些材料中又不乏亮点。为此,我不断加强对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将材料化繁为简,变面为点,提炼升华,形成综合性新闻。

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用到我们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身上也再合适不过。我认为,新闻宣传始终都要做到“多想、多看、多跑、多写”。多想就是脑子要时刻围绕新闻宣传工作转,做到处处留心皆新闻;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多跑就是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创造接地气的新闻稿件;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在多写多练中提高写作水平,才能用我们手里的这支“妙笔”书写出能够凝聚广大职工思想共识,汇聚“发展正能量”的稿件,为我们企业的改革发展、追赶超越加油鼓劲。

用初心和激情书写“美丽幸福新铜煤”

王石凹煤矿 郑养平

今天公司在这里召开2018年新闻舆论工作会,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与各位领导和同仁共同交流我深感荣幸和激动、振奋和鼓舞。下面与大家进行学习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从加入宣传队伍的那一刻,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标准,做一个勤奋、有责任心、敢于吃苦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

勤奋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一年多来,我几乎“以矿为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闻宣传事业中,通过网站、报纸、文件和各类会议的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公司工作和我矿转型发展工作的要点和重心。同时,为了全面客观报道王石凹煤矿转型发展题材的新闻,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历时3个月对90年代以前保存的近40余部老旧影像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多次赴铜川市档案馆、矿业公司档案馆、铜川日报社、矿工报社查找收集有关王石凹矿的文献、资料,对目前矿容矿貌累计拍摄照片4500余张,整理视频资料320余分钟,足迹遍布矿区各处。一年来,为搜集素材常常加班落点,更有时候为了查阅一组数据,在办公室翻阅资料直至深夜……。欣慰的是,我所收集整理的这些资料,大部分都被外宣稿件、企业文化展示所使用、更为矿山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相关依据。

责任心是生活中不缺少在工作中,我们更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心,我谨记这一点。在企业转型发展之际,在人员分流工作中,我选择留在了我热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留住大家的记忆,历时2个月对矿工业区、生活区各处建筑、人文景观进行拍摄取景,制作完成了以历史回眸、成果贡献、矿山印象、转型发展为内容,时长1小时30分钟的矿山纪录片《我们的记忆》第二部,春节期间播放后,更激发了大家对矿山的热爱,增强了转型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同时,积极宣传集团和矿业公司出台的各项决策部署,使职工对企业转型发展、治亏创效、追赶超越工作目标和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谋发展整体部署有了充分认识,进一步鼓舞了大家斗志,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平稳有序向前推进。

敢于吃苦,勤于实践俗话说:“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在我看来,要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就必须能吃苦,善于实践。为了更好展示企业转型成果和职工的创业风采,我将笔尖对准“转型开拓先锋”,先后多次赴陕北新元洁能电厂项目部、矿务局康源生态农业园采风,蹲点创业一线搜集素材、寻找典型,用真情书写企业转型期的“好经验”,为了把稿件写得更生动、真实,在生态农场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育苗技术、了解农耕知识,一呆就是二十多天,用心记录了职工们生活劳动的点点滴滴,撰写了《转型创业到一线 默默耕耘保安全》、《转型发展“排头兵” 扎根他乡新“农民”》、《王石凹矿向绿色产业转型结硕果》、《留存煤城历史记忆展示煤矿工业文明》等文章,从多角度入手,利用大篇幅文字,详细记录了所在矿井的历史发展轨迹和转型发展的感人事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参与或撰写的多篇新闻稿件,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2017年,相继有新华社、中国经济观察报、凤凰卫视、陕西电视台、华商报、澎湃新闻、铜川日报等10余家媒体来矿采风;凤凰卫视实地采访报道了王石凹煤矿老一辈矿工创业历程和新时期转型发展希望;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喜迎十九大追赶超越特别报道《追赶超越看今朝·铜川篇》连续一周对我矿工业遗址公园建设进行了报道。

成绩属于过去,昨天已成历史。我将备加珍惜这份荣誉,不骄不躁,一如既往的努力,更加爱岗敬业,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精神抖擞,奋进前行,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企业新闻舆论工作者。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李 磊


上一条:公司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先进集体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条:公司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优秀通讯员经验交流材料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