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诗文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诗文天地
朱百强【随笔】向路遥致敬
作者:朱百强   来源:中国煤炭报    发布日期:2018-11-22   点击次数:
分享:


夜晚,当我再次阅读路遥的创作札记《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蓦然感到时光像风呼啸而过,眨眼路遥已逝世26年了。26年来,每当阅读路遥的作品,听人谈论路遥,我眼前就会浮现出和他见面的情景,想起他说过的话。

1985年,我在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工作,大约十月的一天,听说著名作家路遥来到矿上搞创作,住在矿医院。一提到路遥,我的心就嘭嘭跳起来,像听到恋人的信息一样。那时候,文学正处于鼎盛时期,我是千千万万个热血文学青年之一,也是路遥作品的热心读者。早在此前,我已读过他的小说《人生》,对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十分喜爱。此后,我又读过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黄花在秋风中飘落》等中篇小说。用现在的话说,我就是他的铁杆粉丝。路遥近在咫尺,变得清晰具体起来,我怎么能不惊喜若狂?

次日下午,我兜里装着头天夜里誊抄的一篇小说,抄小路过了穿越矿区的沮河,大步流星向河西山沟的医院走去。因为我常去医院,对医院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经一位护士的指点,很快就在医院门诊楼的二楼找到了路遥住的房子。相比于一楼门诊部的嘈杂,二楼却静悄悄的,我看看楼道没人,就在路遥居住的门上轻轻地敲了几下,门开了,一股浓重的呛人的烟气喷了出来,随后一位穿着褐色夹克衫,中等身材、虎背熊腰的男子走出了门,他左手在蓬乱的头上挠着,右手指间夹着烟,憔悴的大脸盘上显出和善的笑容。是路遥!和报纸上刊登的照片一模一样。当他从惊慌失措的表情里得知我是一位文学青年,便热情地让我进了屋子。我看到,这是一个由两间房连在一起的大房间,白色的墙壁斑斑驳驳,屋里的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由四个办公桌组成的大书桌,墙角的一个木板床;书桌上摞着小山一样的文学名著和书稿,床上则凌乱不堪。最不显眼的是靠墙的一对人造革沙发和书桌前的木椅。我诚惶诚恐的坐在他的面前,掏出了我的习作。他拿着我写的小说,用浓重的陕北话说:“你不要光看当作家风光,写小说像汉子在山上挖地,苦累着哩。”一句话,道出了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

三年以后,我才知道,路遥在陈家山煤矿创作的是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每天中午,我和工友们都等待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李野墨用浑厚的男中音讲述孙少安、孙少平的故事。百里矿区掀起了路遥热。而我每每听到孙少平在煤矿的生活就感到特别亲切,不由得泪流满面,仿佛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人物。

后来,我还听到一些路遥在陈家山的轶事。说是有天深夜,写作中的路遥忽然翻过医院的铁栅门,在茫茫的夜色中向二里路远的火车站走去,嘴里念叨着“润叶、润叶,我对不起你”的话。起初,医院门房的人以为他患了夜游症,得知他就是作家路遥时,每天晚上,不但不给大门上锁还跟踪保护他。还有传言称,路遥每天吃过晚饭,都要到医院后面通往龙王洞的路上散步,而每次,他走在路边的一个大石头跟前,便会折身回头。那个石头便成了“回头石”。

再次见到路遥大约是1991年初夏时节。那时候,《平凡的世界》刚刚荣获茅盾文学奖,作为成功者的路遥,被大小的媒体追捧,炒得正热。路遥到他的创作基地铜川作文学创作讲座。记得那次和路遥一同到铜川宾馆的还有几位作家。轮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讲话,文学爱好者拼命鼓起了掌,有人还将照相机、麦克风对准了他,坐在后面的我竟站了起来,生怕听不清他的陕北话。然而,路遥好像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他说:“文学创作没有啥秘诀,就是多读多写。”一句话,似乎就将所有的意思表达完了。我忽然发现,和6年前相比,路遥显得很疲惫,老相多了,蓬乱的头发中添了银丝,一个鼻孔用棉絮塞着。事后一位文友说,路遥的身体很虚弱,大脑甚至常出现缺氧症状,正在恢复期。我们都希望路遥能尽快调整好身体,期待他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因为在我的心中,路遥就是我的精神导师,是我文学的领路人,是给我指明前行方向的人,是神灵,有着崇高的地位。

人生无常,1992年11月17日傍晚,广播里忽然传来了路遥英年早逝的噩耗。我不能相信路遥的生命之钟能在42岁停止摆动。那天晩上,我和几位文友抱头痛哭。

2003年春,我去延安,和同行的一位朋友去路遥墓拜谒。我看见,背靠土崖的纪念碑上,雕刻着路遥的半身石像,他的眼镜里放射出灼人的光芒。石像前,是石块砌成的馒头状的路遥墓。我站在山上望去,山下是川流不息的延河,东面是巍峨的宝塔山,西边是毛泽东曾居住过的枣园,脚下是举世闻名的杨家岭。恍惚间,我看到路遥从黄土高原走来,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哥哥你走路要走大路” 的信天游,他身后的山坡上则开满了灿烂的山丹丹花。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去奋斗!而无论结局是喜是悲,但总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请记住路遥留给我们的这些话。

2015年初冬,我再次回到陈家山煤矿,专门去了一趟路遥住过的房子,以示祭拜这位与煤矿有特殊情缘的伟大作家。

那是正午时分,天灰蒙蒙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医院的院子观望着它的主楼。我发现它的外观和格局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重新进行了装修,二楼那间路遥曾住过一百多个日夜,写出20多万字《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初稿的房子已改作他用。沮河的水还在静静地流淌, 通往龙王洞的路还有人在走,但这儿却再也看不到路遥厚实的身影了。虽然路遥离开我们了,但我们要感谢他,因为他以平民的姿态为矿工立传,把温暖传递到了地层深处。他的作品通过一代一代人的阅读,经过岁月的淘洗,像夜空的星辰,似晶莹的钻石,闪现着耀眼的光芒。他的作品如火柴,划亮漆黑的天空,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如煤炭,让我的心中有了熊熊燃烧的文学之火。我只能用长久的注目礼,表示向文学导师路遥的致敬。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把路遥的绝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当作枕边书,每次读起它,就像是在倾听路遥对于世界、人生、文学的见解和看法。我知道,这是他抱病用血泪凝成的文字,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有新的启迪。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蓝 图



上一条:田小会【散文】难忘“蕉萍”
下一条:高丽丽【随笔】铜煤 让时光惊艳过的岁月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