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诗文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诗文天地
征文| 金瑞芳:悠悠墨香远 浓浓笔尖情
作者:金瑞芳   来源:网上投稿    发布日期:2020-08-21   点击次数:
分享: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个自制的蓝色塑料封皮报刊剪贴本,剪贴本的第一页,标记着第一次在矿工报上发表作品的日期——2000年5月22日,也是从那时起,我与文字结缘,与《铜川矿工报》结缘。

如今,翻看这些小小的“豆腐块”,满满的都是回忆,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我的青春时光,记录下的是我对人生的思索、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的向往。轻嗅氤氲墨香,瞬时让人感慨万千,感激与致敬之情也愈发浓烈。

1994年,我招工分配到陈家山煤矿工作,1995年进入矿党委宣传部广播室工作。1997年到2000年前后,煤炭市场不景气,为了鼓舞士气、稳定职工队伍,矿党委狠抓对外宣传工作,出台了新闻奖励政策,稿件一经媒体采用,矿上会给予奖励,媒体级别越高,奖励就越高。听到这个好消息,我觉得通过投稿既可以锻炼文笔,又可以赚取稿费补贴生活,一举两得。于是我尝试着投出了几篇稿件,但都石沉大海。为了改变现状,我努力通过自学提高写作水平。矿区生活单调,信息闭塞,学习途径较少。除了向从事宣传工作的前辈请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报刊发表的文章中寻找选材、结构布局的窍门,经常对着矿工报上的稿子,一遍又一遍地模仿……从最初的广播稿到报纸采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在屡败屡试的坚持中,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见报了,虽然第一笔稿费只有二十元,但足以令我欣喜若狂。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名利双收”的快乐,这也增强了我对写作的热情和信心。后来我又有幸参加了矿务局宣传部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聆听报社编辑和宣传部席选民等诸位老师授课,这样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开始发奋写作,常在办公室伏案学习到深夜。随后的两年时间,陆续有一百多篇稿件发表在省市各级报刊上,其中,2002年在局团委举办的“共青之路”征文中《努力提高团建工作新水平》获得二等奖。积攒下的稿费和奖金成为我当时上专科函授班的学费。

21D28

那时,在矿机关办公楼里,我们几个热爱写作的年轻人常聚在一起讨论推敲文章用词,投稿积极性特别高,只要听闻矿区有什么新鲜事,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抢着去采写,誊抄审核盖章后,向矿工报社投稿。那段日子,我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听到有谁要去铜川局里开会,便可请求别人亲自把稿件送到报社编辑部。矿工报每周一、四发刊,而陈家山矿因离市区较远,通常会延迟收到报纸。于是,只要投稿便会格外关注传达室,经常跑去问有没有送来新报纸。每次拿到报纸,就迅速地翻看,连中缝都不放过。如果自己的稿件没被采用,一整天都怅然若失。如果刊登了则欢欣鼓舞,然后立即坐下来仔细阅读,对照原稿,看编辑是如何修改的。看完后,再剪下样报分为两份,一份工整地贴到单位的报刊剪贴本上,另一份则按体裁、报纸级别分类贴在我自己装订的剪贴本上,编上号,写上日期,为自己留作纪念。

此外,我最喜欢读的就是副刊版面,那上面会刊登矿区文学爱好者创作反映矿工生活和情感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鸭口矿的王泰昌老师,他的文章朴实细腻。我虽不认识他,但对他写的《用真情支撑》一文中,一位矿嫂照顾瘫痪丈夫的故事记忆犹新。在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代,矿工报的副刊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当时编辑部的刘俊华老师和杨智华老师,当面求教写作技巧。刘老师听说我热爱写作,送我一本他自己的作品集《从拾柴到采煤》,并鼓励我说:“你这么年轻,只要坚持创作,没问题。”杨老师语重心长的说:“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真情实感。一定要找到采访对象的细节闪光点。”这些鼓励的话语一直让我受益至今。

在陈家山煤矿工作生活的八年里,我接触到了很多奋战在一线的矿工,许多人把毕生年华都奉献给了矿山,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他们善良淳朴、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令我感动,震撼着我的心灵,是矿山的热土让我的内心逐渐丰盈起来,我心中有了想用笔为他们书写的冲动。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散文、诗歌、演讲稿等,《煤海深处党旗红》《矿山黑玫瑰》《风烟滚滚唱英雄》《警示碑前的沉思》这些描写矿工无私奉献、矿难抢险中舍生忘死的文章,刊载后引起了反响。2007年,我参加了由中国能源化工协会、全国煤炭协会举办的“巾帼话安全”全国演讲总决赛,演讲《警示碑前的沉思》获得一等奖。被记录在《矿务局大事记》中,这篇文章收录在《矿务局演讲稿汇编》一书中。

回望这些人生经历,矿工报对我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她静静地渗透进我的心里,悄悄地流淌在我的气质里。编辑部老师的教诲和鼓励让我有了一个文学梦,有了一颗尊崇文艺的心。通过不断地读书、写作、学习,使我的眼界更开阔、内心更丰盈、人格更独立、性格更坚韧,使我学会沉淀和思考,懂得了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最好的力量就是不断学习、独立思考、目标清晰地奋斗。

光阴荏苒,如今告别矿山已有数十年。我时常怀念在矿山工作生活的日子。我无悔将青春奉献给她,见证过她的辉煌也心痛着她的创伤,我有幸在矿山发展的激流中为她增光添彩,我感恩曾给予我帮助的良师益友。我更感激铜川矿务局和《铜川矿工报》给予我展示才华的平台,给了我最初的文学梦想,植根我心,伴我成长,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此《铜川矿工报》创刊50周年之际,我深深向她致敬!祝愿她继续保持独树一帜的办报风格,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助力企业发展、反映矿工心声,发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 图


上一条:征文| 李胜会:铜川矿工报如涓涓细流滋润我灵魂
下一条:征文| 王艳:你的年轮伴我成长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