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下石节矿
--献给下石节煤矿建成投产35周年

下石节矿是1980年2月正式建成投产的,我是1984年随父母从资源枯竭关停的王家河矿来到下石节矿的,那时我只有4岁。时光飞逝,2015年下石节矿将迎来建成投产35周年,至今我也与下石节矿一起走过了31个春秋,见证了下石节矿的沧桑巨变。
刚到下石节矿时,我们一家四口被安排在两排面对面建的窑洞楼,面积大概只有十平米。事实上,当时矿上很多职工都住着这样的窑洞楼,只是有的面积稍微大一些罢了。由于当时矿上住房紧张,还有一些职工住在自己建的土坯房或简易油毡房内。与今天相比,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艰苦多了。
我小时候对矿区环境印象最深的是比较冷,冬天经常下雪,水库上的冰有一尺多厚,但冰雪除了让人感到寒冷外,却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们用自制的雪橇、冰车可以从中心马路的大坡滑到现在矿上的广场内。不但冬天冷,由于处于深山中夏天气温也较低。那时矿上经常放电影,因为职工俱乐部还未投入使用,就在露天舞台放,七、八月看电影的人都要穿着棉大衣。相比现在,冬天很少下雪,水库上也几乎不结冰了,看来全球气候真的是变暖了。
父亲在王家河矿一直是采掘一线工人。听母亲说,在王家河矿时父亲的工作衣破的最快的地方就是膝盖和肘部,这两个部位总是补丁摞补丁,因为巷道太低,工人必须爬着前行,所以膝盖和肘部最先磨破。
父亲到下石节矿后被分配到采煤四区当工人,当时采煤主要以炮采为主,矿井的生产能力是年产60万吨,这对父亲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改变了,以前在王家河全矿职工革命加拼命一年也就生产二三十万吨煤,到下石节矿后矿井一年能产五六十万吨,不但产量高,矿井巷道也变高了,再也不用爬着前行了,安全状况也改善了许多。
而我对当时井下工作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父亲下班经常延点,一个班有时十多个小时,很晚才回来;另外一件是井下工人有班中餐吃,主要有包子、油饼、烤花卷等,父亲总是舍不得吃带回来给我和姐姐吃,我最喜欢吃烤花卷,焦焦的、脆脆的、甜甜的,比我后来吃过的所有糕点都好吃。当时,我们家只有父亲一个人吃供应商品粮,全家靠父亲一个人每月几十元的工资生活,只能勉强解决温饱,不过这也是当时大多数矿工家庭生活的缩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矿区的面貌与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从84年到96年先后建成了职工俱乐部、职工医院、一、二号单身楼、8至12栋单元楼等,职工文化生活和矿区环境得到改善。矿井也不断改扩建,逐步淘汰了炮采、高档普采等采煤工艺,引进了综采、综掘设备,生产能力提高到了每年160万吨,职工工资也由每月几十元提高到了几百元、直至今天的数千元。86年我家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用自己架设的室外天线只能接收两个台,四频道和八频道。90年矿上开通了闭路电视,一下子可以接收6个台和本矿自办节目,用现在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最受欢迎的还是矿上自办节目放录像,一下晚自习,大家就飞奔回家打开电视,《射雕英雄传》、《陆小凤之凤舞九天》、《雪山飞狐》这些精典名剧几乎一集都不放过。
96年底我应征入伍,暂时告别了我生活十多年的下石节矿。虽然我人到了部队,但我的心一直关注着下石节矿,因为我的家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通过和家人、同学的书信中我得知,97年至99年全国煤炭企业跌入低谷,下石节矿当时也未能避免,矿井经营十分困难,有时连续数月发不了工资,有的困难家庭两户合买一袋面粉,听到这些我心情十分沉重,即将面临退伍的我有些迷茫了,当时连队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继续留在部队转士官,经过考虑,最后我毅然决定退伍回到煤矿当一名煤矿工人,因为我相信煤炭企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2001年11月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下石节矿,被分配到综采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煤矿工人。还记得下井第一个班,我跟着师父来到井下,看到四通八达的巷道上下左右全是煤,转得我晕头转向。震耳欲聋的采煤机一开,煤尘大得两米以外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时我明白了,我在部队没有上过战场,但在这里我的确上了“战场”,要打一场奋力夺煤的持久战。一个班下来,我到澡堂一照镜子,差点被自己吓着,除了牙是白的其它全是黑的,这一刻我对煤矿工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还有很多很多……。
2002年开始,正如我所坚信的煤炭企业的春天果然到来了。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被称为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煤价从一二百元一吨都没人要涨到了六七百元一吨都抢着要;从低价卖出去的煤都要不回来账发展到预付煤款都拉不到煤。听说有个客户去某矿找销售部门联系买煤,销售部门告诉他煤场的煤全卖光了,客户就请求销售部门帮帮忙,看能不能把煤场再刮一刮凑上一车煤。这也许只是个笑谈,但确实反映了黄金十年煤炭市场的大好形势。这十年下石节矿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矿井不断升级改造,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迈出新步伐,生产能力从每年160万吨提升到185万吨,安全形势不断好转,职工年人均收入最高时突破了8万元,矿区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水工程、欣怡广场、沉陷治理、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职工食堂、廉租房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陆续建成,矿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口袋里有了钱的职工家属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据说全矿私家车已超过四百余辆,有人开玩笑说汽车城的销售人员一听是来自下石节矿的都格外热情,这虽然是调侃的话,但那时的下石节人确实有了“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感觉。
煤炭企业的春天来得那么缓慢,但走得却那么突然,从2012年开始煤炭市场风云突变,供需迅速发生逆转,煤价一路下跌,煤炭企业亏损面至今已经超过半数之多,行业进入了严冬,这场严冬给快速发展中的下石节矿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下石节矿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下石节矿的兴衰关系着上万名职工家属的命运,但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要想不在这场严冬中倒下就必须有竞争的优势,这个优势一方面是成本和价格的比拼,另一方面是信心和耐力的比拼,面对残酷的市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下石节人没有被困难吓到,并以顽强奋战、砥砺进取的姿态继续奋战在地层深处,继续在应对煤市“严冬”中坚守着、行进着、战斗着、奉献着。我坚信在公司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矿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只要继续发扬下石节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严冬过后煤炭企业的春天必将到来,下石节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谨以此文献给下石节煤矿建成投产35周年。
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