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一个人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路遥先生走的那年,我正在服兵役。作为一名军人我以为自己是坚强的,但消息传来,泪水却止不住流过脸颊,悲从痛来,心中无数次默念:先生,您慢慢的走……钟爱路遥,爱先生的文如其人、爱先生朴实的性格,爱他笔下《平凡的世界》,欣赏孙少平---一个矿山人的铮铮铁骨,还有一点是因为先生与我们铜煤的渊源,先生和我一样对铜城那特殊的情感。先生在陈家山矿职工医院完成了他的力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他以陈家山矿为背景,以铜煤人为写实对象……而我在陈家山矿职工医院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跋涉了千山万水,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我最终仍在这里驻足,那故乡情牵引着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安家……一晃便是20年。还记得第一次下井时,那时的我风华正茂,和工友们一起,借着井口昏黄的灯光,坐上人车,哐当,哐当,随着灯光越来越暗,直到伸手不见五指,心里的憧憬也在渐渐破灭,空气中厚重的煤尘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的思维完全被恐惧霸占。不知过了多久,师傅说:“下车,小心头。”我拼命地拽着师傅的衣服,大气都不敢出。我们要将工字钢、管子等生产材料从不足一米高的“巷道”抬运到工作面,俩个人一组,师傅在前面几乎是全身趴在地上用劲的拉着,我跪在地上使劲的推着,顶板上的水拍打湿我们的衣服,脚下噗嗤,噗嗤什么也看不到,汗水浸湿了内衣,身上冒着热气,浑身发冷。师傅让我歇歇,自己仍不停的拉着,我劝师傅也歇歇吧,师傅说:孩子啊,多拉一根管子,我儿子这个月的奶粉就有着落了。
许多年来,类似的话被不同的人时常说起,许多年来,我和无数个黑色的脸孔,无数次在井下共同协作过。我们正如路遥笔下那些英雄一样,在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生活,享受着我们平凡的幸福。如今,我带了小徒弟,他们也时常会劝我少下一个井,歇上一个班,我嘴上不说,但我心里盘算,我想给孩子房里铺上他喜欢的地毯,再放上一架像样的电子琴,这是女儿的心愿。
现如今,我们井下的环境已经有了太多的改观,进一步引进先进工艺,巷道的设计及支护由原来的工字钢棚已改为现在的锚、网、索、喷强力综合支护巷道,由先前的最大断面8.5平方米已扩大到16.1平方米,便于了我们的综采机械化大型设备的安装投运;采煤工艺由以前的炮采、高档普采已更新到目前的低位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井下的每个系统,每条巷道都是宽敞明亮,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减少了人拉肩抬,降低了矿工劳动强度,空气中几乎没有了煤尘的味道。
且不说我们年产量会产出多少煤,单就是井下的一块砖,一堵墙,一盏灯,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示牌,这里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浸入了历代矿山人无数滴汗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真真实实的孙少平,平凡的我们构建了铜煤这个平凡的世界。多少年来,我们深深体味着酸涩的汗水落地时的深刻含义,我很想写一首赞美诗,献与在这里献身及耕耘着的人们,但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任何艺术手法都无法托起我们铜煤人的秀美与顽强。
诚如路遥先生所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我们每一个矿山人在这里怀揣最简单的梦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不懈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畏艰辛,辛勤劳作,在铜煤发展史上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弘的艰苦创业之歌,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拼搏奋进画。我爱脚下这片黑色的土地,爱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方土、每一抔水,更爱每一个人,默默劳动,默默耕耘,默默奉献,铜煤梦日渐清晰,中国梦将被托起。
奉献源于责任,使命成就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展绚丽画卷;和舟共济,同铸辉煌明天。
(作者单位:陈家山矿)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