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诗文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诗文天地
杨铜华【随笔】风筝
作者:杨铜华 网上投稿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3-16   点击次数:
分享:

乍暖还寒了一个星期,周六得到天公照顾,天气突然放晴。中午,酒足饭饱之后,几个常年的闺蜜突发奇想:放风筝去!

想想几十年没有放过风筝了,错过这个机会很可惜,因为西北的春天里这样的时光难以把握,于是,决定御风同起。

下午二点多到了公园,空地上已经有了很多人,春日的阳光,明媚而不刺眼,把大地和游人照的暖洋洋。在现场领了准备好的风筝,开始各自组装。

和过去小时候自己动手做的风筝相比,现在的风筝要好了很多,一切都是流水线作业,配件规整齐全。按照说明,几个步骤就把风筝装配完成了,风筝连线的角度和上面的龙骨布局,都是专业人士经过计算和实践得来的,一般不会有问题。

记得小时候做风筝,要找到细细的竹条,找到合适的纸张,然后使用浆糊,而不是现在的胶水,慢慢的将竹条粘在纸上,做成龙骨,龙骨有时候需要三根,大风筝就需要六到九根。等浆糊干了之后,再将棉线仔细的穿过龙骨和竹条,混搭成一个合适的三角形,用来连接风筝线,连接的角度很重要,有时候要试验好多次,否则,风筝就不容易飞起来。那时候的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确实很强。

公园的风筝,各式各样,风格迥异,色彩艳丽。我们的风筝,说不上最好,但也鲜艳夺目。拿上风筝,尝试着飞了几下,发现小时候的放飞技术,今天依然没有忘记。第一次放飞,就用完了30米的线,仰视正午时分高高荡起的风筝,好像也与日同辉。蹬在手里的线,随着风速的大小,时紧时松,有点类似于钓上鱼的感觉,小小的惬意,有点让人洋洋得意。

飞起来的感觉很好。飞起来的似乎是风筝,但放飞的人,心情也随着风筝飞扬了起来。飞上蓝天,飘飘然的不知道是风筝,还是心情。中国人很早就喜欢飞翔的感觉。二千五百多年前,欧洲还处在蒙昧时代,庄子就在逍遥游里表达对飞起来的渴望:“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在逍遥游里,言简意赅的表述了大智慧和小聪明的关系。

飞起来的感觉很好,飞起来可以一览众山小。但飞起来需要的是飞起来的条件和资本,不然,飞起来容易载下来,或者中途夭折,达不到赏心悦目,光彩落幕的效果。漂亮华丽的风筝不一定飞得起来,看似简单质朴的风筝,往往能够出乎意料的一飞冲天。或许就如同人一样,装饰的太多,就会很累。苛求完美,容易背负更多的包袱。患得患失,放不下自己,就不容易轻松的飞起来。计较过细,反而丧失了懵懂的乐趣,只落得自己一人向隅的结果。

放风筝,最重要的是自己参与其中。自己动手,参与其中,就会倍感其乐无穷。国内外的所有活动项目里,人们常说重在参与,这看似是一句普通但却很实际的哲理,说起来人人认为自己明了,做起来推辞折扣的理由又很多。

风筝如同社会各个层面里的每一个人,需要高飞,也需要受约束。长长的风筝线就是牵绊,太紧飞不起来,享受和欣赏不了高空俯视的意境和境界,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太松则容易失去根基,类似浮萍,漂浮中没有朋友交流,没有知己倾诉。

上千平米的空地上,比肩接踵的人流,沐浴在春日柔美阳光的恩赐之下。高高低低,色彩斑斓飞起来、不尽相同的风筝,时上时下,争奇斗艳。飞起来的是风筝,放飞的却是每一位参与者快乐的心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悠哉游哉,没有舞台,没有掌声,唯有沾沾自喜乎。

此时此刻,方知道: 御风而行,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奥博集团)

编辑:郝 龙


上一条:耿妮妮【随笔】陪伴是最大的感恩
下一条:陈旭红【散文】三月里的小雨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