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观后感触颇深。让我想起了我们后院楼上住的索风瑞老先生家的大儿子索进、儿媳杨碧侠老师。他们俩人是一对孝顺儿女,大家有目共睹,我也有所耳闻。于是,第二天登门聊天,一睹虚实。
走进客厅,正逢儿子索进手端饭碗,一小勺一小勺给父亲喂加有碎蛋屑的小米稀饭,他向我点点头。杨老师见我来,大声对父亲喊:“爸,你看田姨来看您了!就是王院长家的田姨”。我拉拉索老的手,只见他两眼直直的看,面部无任何表情,我也有几年未见过老爷子,没想到病得这么重。我问索进:“你爸病有几年了?咋变成这样了?”他说:“自从96年开始,先后两次脑出血,2010年摔跤后右侧骨股胫骨折,错位愈合,不久又患呼吸道感染肺炎,此后,意识完全丧失,不会说话,全口牙齿脱落,不会咀嚼,仅有吞食功能,大小便失禁,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完全成为一位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说话间,杨老师为我倒水,我起身想到内室看看,不料,索进他妈妈用力抱住我的腰,不让我进去,但我太好奇,终于还是进了卧室。
这间大一点的卧室朝阳,约15平方米,屋内并排放着两张大床,只剩一个人侧身能通过的窄窄通道。屋内,物品摆放得满满当当,吊到半空的竹竿上密密麻麻搭放着衣物,室内及床铺打扫的干干净净。我问杨老师:“谁在这屋住?”她答道:“我和索进与父亲同住。为了照顾父亲方便,因为夜间要为父亲翻身吸痰、倒尿,怕影响母亲休息,让她单独住一小屋”。当时我心想:“有几个儿媳能做到这样啊!”我说:“你们二人能和病父同住一室,让我非常感动,这也太难为你们了”。她笑着说:“我从小父亲去世的早,没有享受到父爱,自从和索进结婚后,有了公公,我就把他看做是我的亲生父亲。早些年,爱人在部队,我在学校带着3岁的孩子,每天工作很忙,父亲每隔2-3天都来学校看我和孩子,帮我做饭、买菜。那时用煤火做饭,每次来都要帮我劈柴,将煤轧成不大不小的煤块,便于使用,给小孙女买吃、买穿,平时我从学校下班回到家,父亲总是早早把饭菜做好,进屋就吃饭,饭后还有休息时间。如今他有病,我怎能袖手旁观呢!”。“听说你们在新区买了140平方米的新房,如今你们住在这狭小的房间,还要伺候老人,你们不感到委屈吗?” “我们在新区买新房已经五年了,本打算和公婆一起去住,怎奈父亲近三年病情加重,在医院家属院居住,治疗、护理都比较方便,所以新房是去不成了,但我们无怨无悔,伺候老人是我们做儿女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么多年来,你们既要上班工作,又要伺候老人,可真把你们忙坏了!这时间可如何安排呀?”杨老师回答:“索进在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但为了能够有机动时间照顾父亲,近十年来他未在法院内上固定班,经常到宜君、耀县、市区周围的地区去办案。每天早晨5-6点起床,做好早饭,将父亲穿戴整齐,洗漱完毕,抱到客厅沙发上,有时我们二人一起抬着父亲。害怕父亲从沙发上掉到地上,用宽布带将双腿绑到沙发两侧,每天从卧室——客厅要往返抱动4—5次。每天喂饭,只能喂流食,老爷子连大米饭粒都咽不下去,只能喂小米稀饭。我们平时就将蔬菜、水果榨成汁,肉打成碎末备用,经常做些鸡汤,排骨汤,每天一袋牛奶,以补充营养。每次忙完后自己随便吃点东西,急忙赶去上班。为了节约时间不迟到,我们夫妻俩十几年来坚持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索进每天抓紧时间办案,中午回家前先是一路小跑到市场买菜,到家后首先给父亲做好流食,喂好饭,用注射器针管往口内注入些开水,因父亲长期张口呼吸,口内、舌、咽部干燥,所以要定时喂水,速度不要快,否则要呛咳。每天要做按摩、拍胸、捶背,肢体伸拉运动,每晚睡前热水泡脚,以便促进血液循环,安排好父亲,自己才能休息。近十年来12点以前从未睡过觉。他三弟索龙,只要有时间就回来帮忙,自从父亲2010年骨折后,他就坚持每晚上回来给父亲洗脚、按摩腿部,使老父亲的腿部肌肉减缓萎缩,也减轻了他大哥索进的工作量。”
由于索老只能卧位或靠在沙发上坐姿,要是天热,全身汗水不断,儿子们每天为父亲洗澡、擦身,换洗衣服,白背心,白衬衫总是洗得白白净净的。儿媳抽空为父亲用扇子轻轻扇风纳凉,不时用毛巾擦擦头部、颈部及身上的汗水。冬天卫生间安有浴霸,定时为父亲擦洗。为防止受凉,棉衣、棉鞋,早已穿戴的暖暖和和的。我问杨老师感到最艰难的事是什么?她说:“父亲开始尿失禁时,衣、裤、床单、被单、被褥一会就尿湿,刚换好又尿湿,简直来不及换洗。每天早晨天不亮,我和索进就开始用手、洗衣机同时洗,天天晾晒满满一长绳子的衣物。由于天天洗,时间长了,索进的双手发红,起小疱疹,一层层脱皮,我劝他休息几天,不要洗了,他说‘那怎么行啊,这么多需要洗的东西,你一个人何时能洗完?况且还要赶时间上班,我戴上胶皮手套,不碍事的’。后经过治疗,手慢慢好起来,继续坚持工作。我们家光甩干机就用坏了三台,仍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开始使用纸尿裤,但不适用。最后采用长期留置导尿,1-2天冲洗一次膀胱,4-5天换一次导尿管。专门做了一个高高的木制大椅子,中间掏个大洞,在挂历的数字上做个记号,每三天儿子们都要用手指为父亲掏大便,由于长期不能活动,大便干燥,要经常给他喂些粗纤维的食物,但也要榨成汁。”
“真是辛苦你们了!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你们相伴老人已近二十年之久,由于你们的精心服侍,良好的护理,这么多年没有发生褥疮,肌肉没有发生萎缩,全身皮肤无干燥、脱屑,头发大半是黑的,面部皱纹稀少,看上去不像是86岁的老人,你们二位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俩齐声回答:“要说功劳,弟弟妹妹们都有份,他们经常回家看望,买滋补营养品,帮助伺候和护理老人。2012年5月9日凌晨,父亲第三次脑出血住院,妹妹索洁不顾女儿面临高考的最紧张时段,请假一个月,昼夜守候护理,使我的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由于她那段时间无暇照顾女儿,我外甥女以0.5分之差名落孙山,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当别人问及此事时,索洁回答‘她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老父亲一旦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失去了老爸,我将终身遗憾!’”索进又说:“我们是大哥、大嫂,理应勇挑重担,给弟、妹做个好榜样。我们的父母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不知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我们做儿女的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也有老的一天,要老有所依。我们的子女,同样也会照顾和孝敬我们的。”杨老师说:“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我要做个全程陪护员,我爱公婆,爱我的丈夫,更爱这个拥有17口人,三世同堂的大家庭。”我笑着说:“你们说的真好,我无限感慨和佩服你们二人,今天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课。让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我们今天聊的很开心,谢谢你们,再见!”
编辑 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