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刘向东同志作了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四个方面讲解了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手段特点、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真实的腐败案例及腐败分子的下场,令人深思。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不可否认那些腐败分子,他们曾经都是经过组织多年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分子,为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曾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只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我们不能排除外部环境不良风气和制度缺陷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行为人自身的原因。他们在走上领导岗位后,放松了思想改造,理想信念逐步蜕化变质,个人私欲逐渐膨胀,权为已用,权为利用,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犯罪道路,功成名就之时却身陷牢狱。对此,我的体会是:
一、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这些职务腐败案件表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违法乱纪道路,往往是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迷失了人生方向,迷失了自我,首先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要搞好自身廉政建设,就必须注重平时的政治理论和廉政建设理论学习,要从思想认识上做到警钟长鸣,克服闲时学一点,忙时放一边,满足于一知半解或者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的现象,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政治素质,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站在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去认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为官之本、立党之基的内涵。
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从那些腐败分子的蜕化变质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上的滑坡,必然导致精神上的迷失和行为上的放纵,拜金主义,贪图享受成为他们的追求,在膨胀的私欲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就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从贪小利开始,进而不择手段的贪图更大的个人利益,最终走向犯罪。因此,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要认识到领导干部是勤俭节约,还是奢侈浪费,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更重要的是还会对单位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工作中厉行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个人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用平常心对待,不攀比、不奢侈,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对待生活。择善而交,做到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无监督一个样,防微杜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
三、坚持秉公用权,自觉接受监督
应该承认,我们目前的法制还不够健全,监督约束还难以到位,但这不能成为个人腐败的借口和理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是必须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为谁所谋。要时刻心系职工群众,用好手中的权力,为职工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二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时刻警惕不正之风、金钱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庸俗化,不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三是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自觉自愿的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公平、公正,不能把正常的民主决策程序被打破,也不能把个人利益和喜好成为衡量和评价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更不能出现作风霸道,不受监督,搞“家长制”、“一言堂”,任何事都是“一把手”或“主要领导”说了算现象,给贪污腐败造成可乘之机。
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当好表率。在思想上,对党忠诚,对职工群众负责,坚持以政治坚定立德,以廉洁从政立身,以勤政为民立本。在行动上,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凡违反纪律和法律及超出原则的事坚决不干,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勿以恶小而为之,始终做到慎独、慎思、慎初、慎微、慎行,做廉政勤政的表率。在作风上,坚持做到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既不搞特殊化,也不随波逐流,坚持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以权谋私,不揽功诿过,不阿谀奉承。在工作上,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以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思考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