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战线的实干家 增收节支的领军人
——记鸭口公司生产部生产科科长席联校
初次见到席联校,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和生产科联系得知,席联校刚刚上井,笔者就赶到生产科,准备一次采访。敲敲生产科办公室的门,无人应答,笔者推门进去,见一位中年人满脸严肃的正对着电脑全神贯注的做着工作安排。这或许就是我要采访的对象席联校吧,采访就从席联校参加工作那天谈起。
席联校毕业于陕西煤炭工业学校采矿专业,后又获得西安科技大学采矿本科后续学历。大学毕业后,面对很多企业伸来的橄榄枝,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了鸭口公司。当笔者问及原因时,席联校说:“我学的是采矿专业,就应该发挥出自己所学的知识投身到挖掘这“乌金”的战场上,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在和老工人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大家都对这位年轻的科长竖起了大拇指。
勤奋好学的技术骨干
1999年7月,席联校开始从事矿井采煤技术工作。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席联校查资料、下现场,跑遍了矿井的各个角落。为适应新形势下采煤技术工作的需要,创新和丰富工作内容,席联校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业务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在工作中逐渐进入状态,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采煤技术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停的更新,在采煤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的意外,为了把这些意外降到最低,这就成了席联校心中的一块心病。他明白,一旦在井下发生事故,会有多少的家庭妻离子散,会给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席联校深知重任在肩,在技术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席联校说:“现在采煤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形势,稍有懈怠,很可能就落伍了。”
他对专业知识的无限渴求,使得他没有安于现状,放弃了更多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席联校学习了当今采掘机械化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围绕公司采掘机械化升级改造这个中心,不断总结经验,改革旧的不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科学设计,严格监督各项工程,有力的保证了矿井采掘机械化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在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他主持参与公司第二个综采工作面---中央下山2223综采工作面的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中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材料收集,一趟趟地跑现场调研,遇到技术难题就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并一次性经局会审通过。在四季度局组织的综采工作面设计比赛中,该综采工作面设计获得二等奖。回想起公司元月4日中央下山2220综采面出水至今,他不顾自己劳累,设计施工了2220下顺配巷共八期合计约650余米,同时设计施工了中央下山辅助水仓以及矿井局部约600余米的排水沟改造,有力的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花独放不为秀 万紫千红满园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席联校带领员工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创新之路,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和采煤相关的技术,把自己的业务经验向新来员工倾囊相授,手把手的交给他们,使这些初出校门的莘莘学子很快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尖兵。
增收节支的“领头羊”
在公司矿井2010年标准化工程中,他参与大部分标准化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使矿井质量标准化工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赞扬。他主持设计的矿井废旧工字钢改造工作,通过实验检测进行了改进,共复用工字钢约5000余根,有效的利用了大量废旧材料,节约了大量资金。
克服困难,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是席联校做事的风格。在多个斜巷、平台受采动压力出现严重破坏,他积极投身到修复改造设计工作中,有时加班加到凌晨两三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力的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以后开采积累了宝贵的设计施工经验。在2010年9月份矿井停产检修期间,席联校又设计并组织施工了中央下山皮带巷,东一下山皮带巷约150余米的严重变形巷道维修工作,设计采用锚网索支护配合砌墙架棚支护,并把自己的心得、技术写进了《大断面松软煤层掘进锚网索支护推广应用》一文,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席联校他主持的《鸭口矿穿层巷道煤巷锚、网、索支护技术应用》项目,在公司二水平东一下山软岩段推广应用穿层巷道煤巷锚、网、索支护技术201米,同比每米巷道在使用期内,较原锚网浇支护节约费用约150元,共节约直接费用30万元,考虑在使用期内减少维修作业2~3次,从使用和维修工作的安全及对生产的影响带来的效益来看,则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55万元。通过目前巷道服务状况来看,巷道有效断面能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巷道基本不需要进行维护维修,显著提高了矿井穿层软岩段支护的质量和作业安全性,有力的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过硬的技术本领、扎实的工作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让席联校逐步成为采煤技术上的佼佼者,他多次获得局领导的表彰。辛勤的工作、朴实的作风,让他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好评,在岗位工作期间,他多次被局评为“三型六化”建设优秀科级干部、“增收节支”活动先进个人、新技术推广奖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先进个人等荣誉。
编辑:刘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