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学雷锋 勘测路上写春秋
——记地勘公司地质测量工程师蔺伍喜

在铜川川口地区,一提起蔺伍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几十年如一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被群众喻为“活雷锋”。27年义务帮群众修理的东西能拉一火车。1992年被矿务局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先后四次被评为矿业公司“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连续十二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学习使他变睿智
1965年12月,蔺伍喜出生在西安市郊区的一个村庄里。两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身体又不好,孩子们都很小,全家顿时陷入了贫困艰难的深渊。后来,他清楚地记得周围邻里乡亲纷纷向他们家伸出了援手。正是由于有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才让他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也就是因为常怀感恩之心,他才暗下决心,发誓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将来长大后用爱心帮助更多的人。
1983年9月他考入陕西煤校物探专业。在校期间,他除了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外,购买了《家电维修》、《晶体管电路原理》、《冰箱常见故障》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之歌》等课外书籍。凭着对无线电的热爱,他很快就掌握了过硬的家电维修技能。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不仅是个“大能人”,而且还是一个品学兼优、懂得做人的好学生。他班同学说,当年在蒲城罕井上学时由于学校条件差,生活用水都是要到附近洛河里打,河水含沙很大,根本无法随取即用。看到这种情况后,蔺伍喜每天早早就起床,总是在宿舍同学还没有醒来之前,就去河里把水打回来沉淀好让大家洗漱饮用。三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毕业离校。另外,毕业分配时,根据他的表现和成绩,他完全可以回家乡西安或留校工作,但他硬是把指标让给了其他家有困难的同学。这两件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忘我工作,处处争先
1985年12月,蔺伍喜毕业后分配到地勘公司地质测井组工作。刚参加工作不久,由于他爱岗敬业,吃苦好学,很快就成为生产中的技术骨干。老同志对他都很放心,每次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要有他在都能顺利解决。如今他是地质测量工程师,也是测井组组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处处争先,模范带头。每次出工时,他背的工具最多,爬山越岭总是走在最面头,脏活苦活抢着干。测井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在测井过程中,经常要用到CS3的放射源,由于放射源对人身体有伤害,同事们对此都心存畏惧。这时他就会详细地向大家讲解放射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预防知识,及时消除大家的疑虑。而且每次使用完放射源后,他都是不让大家动,自己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装存于铅管,然后检查安置好。不论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点,他始终想到的都是把危害和艰险留给自己。测井工作是煤田钻孔的后期工作之一,也是对钻探工程质量的验证,只有把探管顺利进入到钻孔底,才能进行数据验收和描绘底层区域。如果遇到探管下不到底或仪器出现故障时,工人就必须反复进行透孔,特别费时费力还耽误终孔。过去经常出现这个故障,大家都束手无策。对此,蔺伍喜想出了好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还自行设计电子眼探管,同时他在每次测孔前都要坚持对各种测井仪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万无一失。通过他的努力,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类问题。
助人为乐 不图名利
“其实没啥,只是给别人帮点小忙。干完一个活我就觉得高兴,如果一段时间不给人帮忙,我还会觉得心里不爽”。这是今年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时,蔺伍喜给三秦都市报和铜川日报采访记者说的一段话,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7年间他用自己的专长业余时间帮助大家修理过的电视机,冰箱,收音机,热水器,DVD碟机,电磁炉,吹风机,手电筒,刮胡刀和焊补锅碗瓢盆等物件数也数不清,粗略估计至少能拉一火车皮。从1985年参加工作起,每年的学雷锋活动他都主动参加,一上街大家都认识他。他在街上的维修摊点总是排着很长很长的队。有时候接到群众焊锅碗瓢盆和修理电器的活实在太多,累了一天还没有干完,他就拉回家利用闲暇时间接着修理。后来,经常会有些认识不认识的群众拿着东西直接找上门来,他总是笑脸相迎。大家都知道万用表,试电笔,电烙铁,螺丝刀是蔺伍喜钟爱的“四件宝”。由于他修理技术精探,什么物件坏了到他手里都能“起死回生”。有时是从别的旧机器上拆卸零件,多数是自掏腰包买配件,多年来光购买焊锡、电子配件等他就贴进去了家里一万多元钱。每次修理好电器,别人问他多钱时,他总是笑眯眯的说“不要钱”, 他从来没收过修理费。钻机上一线工人常年野外工作,生活单调,多数都爱听收音机,但是由于钻机经常搬家,收音机容易磕碰损坏,一旦坏了市面上根本没人修。为此,多年来蔺伍喜就把钻机一线工人的收音机修理活全包了,有求必修,全部免费。
“有事你吭声”。这是蔺伍喜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对人总是和蔼可亲,平息近人,不笑不开口说话,犹如春天般的温暖。在地勘公司、干休所、矿医院、工业局、招商市场和川口村这一片,大家都知道他。谁求到他都是不顾自己,先顾别人,经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他永远都有着干不完的事情,单位同事几乎谁家的忙他都帮过,修理电器、乔迁搬家、照顾老人小孩、邻里生病送医院、红白喜事,修修补补……只要他知道,谁家有困难他都帮,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爱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来地勘公司六号楼住着两位年逾古稀的孤寡老人郑新全和陈春芳,自从老俩口患病行走不方便后,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当时蔺伍喜作为机关团支部学雷锋小组骨干成员,经常主动帮其买粮、买油、买煤、垒炉子、做饭、看病、收拾屋子,家里门外的事悉数全包,这一包就是8年。他尽管早已超龄退团,但一直积极参加学雷锋小组志愿服务活动。郑老汉生前含着眼泪逢人便讲:“伍喜是个好娃,他给我家帮的忙最多。”
蔺伍喜家庭并不富裕,爱人多年前就下岗了,儿子正在读大学,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前些年他为了给家里贴补点钱,每天下班后推着车子走街串巷爆米花,据说因给老人看病至今还没有还清欠债。走进他家里一看,四十多平米的旧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非常简朴。饭桌上常常有一盘咸菜,看了让人心酸。然而,他27年里给群众修理了数以万件的东西,从没收过一分钱还倒贴了不少。那年在汶川地震刚发生不久,当时他没有钱然后就在同事那里悄悄借了二百元钱,跑到单位第一个捐款。蔺伍喜的业余生活很清淡,不打麻将,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除了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占了大部分时间外,最大的爱好也就是读书。
因为他做的好人好事实在是太多了,在群众心目中他就是雷锋,活生生的雷锋!永远都有着一颗不为世俗熏染的赤子之心。他就是一块玉,一块晶莹剔透、真诚纯朴的蓝田玉。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