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百名“四优”青年人才--安全生产人才】

杜营科,男,汉族,1986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09年7月毕业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大专学历。同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陈家山煤矿综采队、综掘二队、通维区担任技术员。2012年评为通安助理工程师,2013年8月调到陈家山煤矿通防科任技术员。
该同志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在工作中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理论精神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上级组织和矿党政一系列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定实现安全“零”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领会精神实质,并融会贯通,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用扎实的作风规范自己,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
该同志技术业务能力强,始终能够以身作则,深入井下工作现场,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通三防”文件精神及各项重要决议和工作部署,坚持以瓦斯综合治理、防火灾、防煤尘为重点,狠抓“一通三防”管理和质量达标工作,深入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坚持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系统,规范管理,量化考核、标本兼治,夯实“一通三防”基础工作。加大矿井瓦斯抽放力度,用多种抽放方法治理采掘工作面瓦斯问题,确保了采掘工作面生产安全,消除了工作面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防灭火方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多种方法,使综放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采,未发生CO显现现象;在综合防尘方面,各主要进回风巷安设了隔爆设施、净化水幕,各转载点安设了手动或自动喷雾,净化了风流,提高了矿井的抗灾能力,杜绝了“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该同志坚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出勤正常,积极主动消除“隐患”,制止“三违”现象,配合上级领导,认真进行国家级瓦斯治理示范矿井项目建设。始终树立事在心中,始于脚下,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结合矿井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一通三防”专业技术知识,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充分用于实践工作中,深入现场,抓好井下通风系统的瓦斯、防灭火、防尘及监测监控管理工作,认真贯彻“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认真学习并引进先进技术、科技交流和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不断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技术和通风管理水平。
陈家山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层属易自燃煤层,发火期3-6个月最短24天,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35.02%。在防灭火方面尤为重要。该同志在任职期间,根据实际对综放工作面采用以黄泥灌浆为主,采空区注氮、汽雾阻化、注三相泡沫、前后落山堵漏、观测预报等综合防灭火技术,通过这些措施落实效果十分明显,矿井未发生火灾事故,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近几年,瓦斯治理是头等大事,瓦斯治理到位,不仅是经济效益需要,而且是社会政治的需要。为此,该同志和领导、同事们一起编方案、跑项目,最终国家发改委把矿定为“国家级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矿井”。推动矿瓦斯治理软件、硬件建设同步提高、为我矿瓦斯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干好自己的工作外,该同志还与西安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科学研究,《陈家山煤矿煤层区域瓦斯预抽技术项目研究》、《陈家山煤矿瓦斯燃烧发电技术研究》等课题先后获公司第八届科技技术一、三等奖。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在《铜煤科技》上发表了《陈家山煤矿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论文一篇。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