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灿烂的阳光照射着那旋转的天轮时,赵群星和他的工友们沿着熟悉的轨道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当电机车安全运行在规格不一的轨道上时,赵群星嘴角露出了微笑;一列列运煤车欢快地奔向目的地时,赵群星的眼光随着远去,他的梦想飘洒在轨道的尽头……作为金华山矿运输区的道工班班长,他和工友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用心铺轨道,安全行万米。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赵群星自己也没有想到,三十多个春秋,自己和矿区运输轨道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为了亲密的伙伴。刚开始干道工时,赵群星跟着师傅每天用撬杠调整轨道,用扳手拧紧螺丝,用弯道器校正轨道,和师兄弟们敷设轨道,在一复一日的工作实践中学到了过硬的本领。
1993年6月份,赵群星被提任为道工班新一任班长。日常工作中,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他会根据班组职工的身体状况、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照工作任务,将班组职工分成若干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要求每个小组从立井口到井下的三个水平,定期巡查到每一段、每一点、每一个道岔口,确保运输安全。
由于矿井运输战线长,从地面矸石山到井下一水平,延续到三水平,轨道总计两万多米。24公斤/m、30公斤/m、50公斤/m等不同型号的轨道敷设在什么地段,长度是多少,赵群星都熟记于心。每天周而复始的巡查在轨道上,班组员工的新老交替,这样那样的问题,赵群星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方法,班组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有一次,道班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西二轨下轨道敷设任务。施工地点地基硬,洋镐和钎子等工具挖下去只有浅浅的痕迹。赵群星向区队领导建议,用风镐掘地,并带头操作。手磨破了,血渍浸湿了手套,换一双,继续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被领导认为“棘手”的工作提前完工,保证了西二轨下的正常生产。
“赵群星是个细心人。”材料员说。“他也是个抠门的人。”班组员工说。“赵班长却是个有心人。”区队领导如是说。赵群星对于能用的配件,尽量修复使用,减少新材料的投入。无论在哪敷设轨道,他都将材料袋堆放在安全醒目处,用一个拿一个,拆卸下来的道夹板、螺丝等配件,用铁丝或者尼龙绳捆绑、串起,分门别类,工友们用起来非常顺手,也节省了材料。下班后,赵群星就把回收上来的螺丝等配件用废机油浸泡;把道岔整修,码放整齐,为下一次使用做好准备。
随着矿井采煤主战场在570水平铺开,570卸载站和曲轨的敷设和安装等重点工程落在道班的肩上,在设备厂家和动力科的技术指导下,赵群星班组担当重任,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提前完成了任务。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东、西大巷总长6000多米的50公斤/m轨道的敷设工作中。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咬着牙,坚持下来,为安全敷设轨道,保证安全生产发挥了中坚力量。
该矿在井下推行电机车运输监控“信集闭”系统,赵群星和班组职工配合电工组人员,对每一个道岔进行细化完善,灵活运用,保证了煤炭、材料、矸石、人员等各种列车的安全运行,电机车达到了高效安全运输,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无论是生产单位的轨道敷设,还是生产接续紧急情况下的轨道调整,赵群星和他的班组总是冲在最前面,在“急难险重”等处发挥着“兵头将尾”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在方寸间的轨道上书写着精彩篇章。“先进个人”、“星级员工”、“先进班组”等诸多荣誉在轨道间绽放,汗水飘洒在那深深的巷道,梦想在万米长的轨道放飞,随着那滚滚乌金,奔向远方。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