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党群部门工作了10多年,也写过一些新闻稿件和少量随笔,但一直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和正规培训,因此一直渴望能参加系统培训。今年8月27日—30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宣传部组织的2018年度新闻舆论培训班。尽管培训时间不长,培训的内容也比较多,但总算圆了自己一个梦,感觉受益匪浅,有三点突出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好的新闻稿件必须亲自调查研究
《陕西日报》记者李艳在授课时结合自己亲身体验,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一系列社会反响较好的新闻稿件等情况进行了经验分享。例如,为了探寻铜川漆水河、沮河源头,他走访了当地水利部门和附近村民,发现口径不一致。于是她找到一个向导,实地探寻漆沮二水的源头,写出了《漆沮二水滋养煤城换新颜——探访三秦儿女的母亲河》这样的好稿件。同样,她跟随巡道工走了6个多小时,实地感受巡道工的日常工作,写出的《秦岭长隧护路人》荣获“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好新闻奖”。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央对媒体人“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的工作要求。联系到我的工作实际,往往只会在文件通知、会议里找素材,难怪写不出生动的稿件。通过李艳的讲述,我觉得作为煤矿企业的宣传工作者,憋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稿件的。必须多深入生产一线,与生产一线的职工多交流,掌握鲜活的的第一首资料,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稿件。
二、投稿也有小窍门
以前向公司网站、矿工报等上级媒体投稿上稿率很低,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投稿也有小窍门。比如,尽量不要投开会方面的稿件(因为会议在本矿可能是件大事,但到了上级媒体就未必有多少价值。当然,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的会议除外)。尽可能投本单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活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尽可能投日常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尽可能投上级要求,且正在开展的重大活动,例如安全警示月、安全生产月、三项攻坚行动、“党建+5+X”特色活动等等。要按照网站、报纸设置的栏目,岔开投稿,不能只往一个栏目投。另外,媒体急需什么稿件,就要及时提供什么稿件,上稿率就比较高。以后再投搞时,我一定要注意用好这些小窍门,尽可能提高上稿率。
三、谨慎用好微信朋友圈不要盲目跟风
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我国手机网民已达到7.88亿,使用手机上网达到98.3%。可以说,手机几乎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个别人离开手机就无法生活。可以说,手机成为我们获取各类信息最重要的工具。特别是微信朋友圈,成为绝大多数人时时刻刻关注的焦点,吃饭、上厕所、睡觉、走路,每时每刻都在刷朋友圈。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好些人不辨真伪盲目跟风转发,无形中成为假信息和造谣者的帮凶。轻者会造成不良影响,重者有可能违反纪律法规。作为企业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有政治头脑,时刻保持警觉,不盲目转发朋友圈的信息,更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本次培训,我有幸结识了公司宣传部的巨宏伟、玉华矿的王银平、机电公司的毕大庆、照金项目部的李胜会、铁运公司的杨勇等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名人高手”,以后会向他们多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一点就是,感觉本次培训安排的内容有点多,培训时间有点少,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蓝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