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专题专栏
最新文章
国庆75周年征文
国庆征文 | 刘文莉:迟 姨
作者:刘文莉   来源:直属工委    发布日期:2024-10-03   点击次数:
分享:





迟 姨


今年4月份,一向对旅游并不热衷的父母却意外的决定要外出旅游,说是要看他们想念许久远在天津的迟大姐。也不知怎的,每次听父母说到他们的迟大姐也就是我的迟姨,我的内心总能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亲切感,虽然打记事起和迟姨未曾谋面,记忆中的她也仅仅是在电话里听到过她那浓重的让人听着很悦耳的天津话,但她那豁达、明朗的品性却被父母常常的提起,也许正因为如此,每次只要听到父母提起她,我的脑海中就总能浮现出一张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脸庞。听父母说迟姨祖籍是天津人,50年代正赶上知识分子支援大西北,迟姨便跟随北大毕业的丈夫从天津外派来到了陕西,和我的父母最终成了至善至亲的邻友。

那个时代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平房,邻里之间拉家常、串门户相处的很是融洽。无论谁家有个什么事,勿须叫,左邻右舍便会主动打把手帮衬着,单身一人的迟姨由于丈夫整日工作忙碌,老人和孩子又远在天津,就常常被热情豪爽的母亲拉到家里来做客,而她也往往把从天津寄来的特产大包小包地分给母亲。就这样一来二往,我的母亲和迟姨便自然而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姊妹。听母亲说迟姨特喜欢孩子,但遗憾的是自己的孩子无法带在身边,因此对出生没多久的我特别喜爱,每当母亲值夜班,迟姨总是欣然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忙不迭地为我冲奶,一边哼哼着小曲哄我入睡。倘若家里有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我。直到现在,母亲还总忘不了笑话我,说我从小就嘴馋,每逢迟姨从老家探亲回来,扑上来抱着我就问“想不想大姨?”我赶忙点点头,再问:“哪想?”我指指心再指指嘴,迟姨就禁不住乐了,说:“这小囡子,我看你不是想我,而是想我手里这堆好吃的。呵呵”......等我2岁的时候,知识分子按原籍返城,迟姨就跟随丈夫回到了天津。89年的时候,迟姨路经陕西特意跑来看望父母,而我那时正上高中,在学校住宿,就错过了和她见面的机会,只是收到了她送给我的一条非常精致的玉坠。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迟姨,虽然相隔很远,但想来却是格外的亲近。

如今,父母要去天津看望迟姨,我的内心多么渴望能一同前往。临行的前一天,我正帮着母亲打理行李,迟姨打来电话询问母亲所坐的车次和到达的时间,说了大约十几分钟,临了提醒母亲最好带几本相册。母亲听了便慌忙在屋子里翻箱倒柜地找起来,找到了新近的两本相册,但还是不满意,说是应该把那本老相册也一并带上,可惜找了足足两个小时也没找到,正当母亲失望不已的时候,买东西回来的父亲提示母亲说,会不会87 年搬家时放在楼下煤棚的旧式书柜里呢。结果真的找到了,是一本册角已经被磨损的呈土褐色的相册,里面是一张张已经旧的发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大多我并不认识,穿着极其正统朴素,表情都显得很严肃拘谨。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两个留着短发的年轻女人坐在一排低矮的平房前纳鞋底的情景,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一个分明是我的母亲,而另外那个女人长着一张圆圆的大脸庞,嘴角带着笑意,会是谁呢?难道是迟姨?一问母亲果然是,和我想象中的迟姨还真有几分相似呢。母亲听了戴上花镜看着这些发黄的照片不无感慨地说:“想想那时候的人可真有精神呢,干什么都不觉得累,不仅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而且下了班一有空就纳鞋底儿,全家人的鞋都是我们妇女们一针一线缝制的,看看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都会些什么,你迟姨手最巧......? 就这样整整一个上午,母亲一边翻着相册,一边回忆着他们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我分明看到了母亲急于见到迟姨的那种热情和急切,听母亲说76年父亲出差的时候正赶上唐山大地震,即便如此父亲仍不顾危险专程去看望了迟姨,为此,迟姨总是年年寄来包裹表示感谢。此时此刻,我能感受到父母和迟姨之间的那种无法割舍的亲情,更加能想象到这次相聚,会是怎样的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也许是因为这次旅行的意义不同,也许是因为父母第一次这样结伴离开家门,才仅仅过了几天,我就禁不住掐着指头算着他们离去的行期和归来的日子,结果比预期整整晚回来了一周。我猜想着母亲这次回来是否还象以往那样因为晕车而感到懊悔,见到我会不会还是那句“出门有什么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或是“看景不如听景”诸如此类的话。可进门一看,母亲的脸上没有丝毫旅途的疲惫,倒比走之前显得精神了许多,再瞧瞧父亲也是满脸的喜悦。见了我一边取一些吃的,一边给我叙说着他们此行的所见所闻。听母亲说,迟姨的丈夫田大伯今年已九十七高龄,可惜身体有些半瘫,迟姨的三个女儿个个出类拔萃,都在国外发展,因此只有逢年过节一家人才能团聚。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女儿们为她和田大伯请来了保姆,说到这里母亲感叹道,“你迟姨真是天底下少见的大善人,和她在一起总让人感到非常的温暖。就说家里请来的那个保姆就像电视里你常说的那个香港主持人肥肥,你迟姨待她像女儿一样,家里吃不完的一些好的饭菜和瓜果都让保姆带回去,还允许保姆天天晚上回家照顾孩子,工钱却一分不少月月给足给够。这次我们去,为了让我们吃好玩好,你迟姨背着我们拿出钱请人陪我们逛了好多风景区,吃遍了天津的风味小吃,有几次还专门请大厨到家里来做一些名吃,搞得我和你爸很是过意不去,而你迟姨却说:“这次你们大老远来看我,我这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花点钱算什么,能和我们的情谊比吗?我啊就是要让你们吃好玩好,你们甭想别的,你看女子们个个都有钱,我和老田用不着操心她们,给她们留什么遗产,所以老田和我月月从工资里拿出五千多块就是为了招待亲戚朋友的,要不每到周末,老田的弟弟、妹妹还有我的大姐和三妹子这一大家子人都喜欢来我这里热闹,人活着可不能做了钱的奴隶,最重要的是活出个亲情活出个心情。”母亲说着指着一堆堆特产告诉我说,“这都是你迟姨让保姆买的,还有这些是你迟姨托付我捎给以前她返城办手续时帮着盖过章的王大伯,还有给你田大伯做过饭的梁大爷的,你迟姨真是个重情义的人啊,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会被她记在心里啊。......”听着母亲的叙说,我被迟姨那善良厚道、重情重义、懂得生活的品性所深深的打动。是啊,正如母亲所说,如今的社会,亲情越来越淡漠,人与人之间更是越来越难以相处,真正的兄弟、儿女血脉之情最多也不过如此,而迟姨却是这样掏出一颗尽善尽美的心去对待他人,这是多么的难得和可贵啊!试想现今社会,发达的高科技虽然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富裕,但精神上真正能象迟姨这样快乐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



刘文莉 铜川矿业公司直属单位工委 13571562289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图


上一条:国庆征文 | 温荆亮:初心如磐 握好新时代铜煤青年接力棒
下一条:国庆征文 | 高永强:矿山“逆行者”的铮铮誓言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