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专题专栏
最新文章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言论】王村煤矿跨越式发展的几个特点
作者:文兴军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1-04   点击次数:
分享:

2011年12月21日,在矿长解耀明的带领下,王石凹煤矿组织各级管理人员29人,赴澄合矿业公司王村矿参观学习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在学习参观过程中,该矿矿长问永忠同志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王村煤矿在安全生产、企业文化、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亲身体验到了王村煤矿近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讲,受益匪浅,启示颇多。

特点一:打破传统,用人理念新颖独到。人常说,隔行如隔山,传统用人,往往讲究专业对口。但是,王村矿在用人方面,敢于打破传统习惯,大胆创新,在业务科室安置了不少的文科生。据了解,在用人理念上,王村矿党政一班人认为,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思维严谨,但往往因为严谨而缺乏创新意识;而文科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在工程项目的创新方面上往往能营造出色彩鲜明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他们利用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打破专业界线,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积极引进文科生走进业务科室。尤其是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创建上,大力推行“工科搭台,文科唱戏”的模式,重点是借助工程人员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文科生想象力丰富的优点,打造出了具备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相互融合的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从而保证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始终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特点二:机制灵活,大力提倡全员创新。煤矿职工大多文化水平低,自主创新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王村煤矿《2010创新成果汇编》一书,却向我们展示大量的小成果、小发明,把我们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变为现实,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我想这些成果的产生主要得益于王村煤矿坚持对创新项目的评审、认定、奖励、命名和对创新状元、明星及能手的巨额奖励。正是这种重奖的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与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职工在平时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去发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特点三:观念超前,重视软件研发应用。企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煤矿也是如此。近年来,王村矿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了18套信息技术软件,并把这些软件积极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等方面,使之相互衔接,上下贯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闭环管理。管理人员要想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行情况,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全矿的安全、生产、经营和职工的遵章守纪等情况马上就会在电脑上显示出来,不仅实现了企业办公的无纸化、网络化、综合化,而且能使管理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更重要的是系统软件还能自动统计出违章人员的姓名、单位和当前及全年累计违章的次数,并根据统计结果评出年、月先进个人。可以讲,王村矿信息技术软件的研发应用,做到了人、机、物、环境的全方位和谐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无死角、无盲区、零缺陷,为企业安全有效运行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特点四:以人为本,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在安全帮教上:王村煤矿突出刚性考核,柔性管理,摈弃了煤矿企业安全教育靠罚款的传统模式,始终坚持人本理念,着眼于情感层面的交流,主张家属与违章人员一同参加安全培训,并在培训期间,由矿出资免费为违章家属提供就餐;安全教育结束后,由矿领导出面亲自为违章职工发放一份比较实惠的纪念品。通过这一方式去触及“三违”人员的神经,使职工从灵魂深处感觉到不好意思和羞愧,从而减少了违章行为,实现了安全生产。同时,王村矿在采掘一线上建成了多个可供职工用餐的井下超市和休息室,并在休息室配备有医药箱,安装有洗漱台、饮水机等设施,为职工营造出了一个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还自行设计了井下换气扇,通过管路将地面的空气引入井下休息室,让职工在休息用餐时能呼吸道到新鲜的地面空气。在工程设计上:引入人体工程学原理,在保证高质量高标准施工的同时,通过分析研究人体动作的速度、顺序、节奏等制定出岗位操作要求,不仅大幅度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规范了职工的操作行为,而且在工作中彰显出了人文关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编辑:郝 龙


上一条:【新闻送阅件】第一期
下一条:【“走转改”系列报道】守护安全--特别督导在行动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