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公司要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公司要闻
建局70周年征文| 煤海搏击话铜煤
作者:王成祥   来源:网络投稿    发布日期:2025-11-01   点击次数:
分享:


路遥名著《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当矿工的铜城,就是现实中的陕西煤城铜川。这里曾经是一个不起眼的北方小城,因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被开采乌金的人们打造成一座贡献巨大的英雄城市,被誉为陕西黑腰带上的“煤都”。

这里的人杰地灵,英贤辈出。矿工作家姚筱舟创作出了名扬于世的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十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模张金聚,受到周总理两次接见的铜煤救火女英雄冯玉萍,党的九大、十大代表杨栋、梁思云等许多著名人物都出自这里。铜川产煤久矣,古老的《山海经》里就有记载。追溯到抗战时期,陇海铁路已经分支到了铜川,为前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煤炭,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铜川义无反顾的担当重任,苏联专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勘探设计,建设西部地区超大型机械化矿井,铜川矿务局累计扩建、新建13对大中型国有矿井,形成千万吨的年生产规模,扮演大西北能源脊梁长达四十年之久。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神府、彬长等特大型煤田陆续开发,铜煤的地下资源随着开采逐年枯竭,煤炭作为经济天花板的位置在下降。面对新形势,铜川矿业公司的新一代决策者与时俱进,积极转型,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历史的天空依然灿烂,那是几代矿工用血汗铸就的图腾——


辉煌的沉淀奠定未来发展之源


铜川矿务局的第一任局长白占玉由周总理签任命状。

曾经的铜川矿务局党委书记张铁民兼任铜川市委书记。

从缺煤的国民经济建设初期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煤城铜川累计为国家输送10亿吨的优质煤炭。

在铜川煤炭开采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作为一个随行者,对曾经的人和事记忆犹新,所以,在离开煤城的前10年就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围绕煤城写了一些文字见诸报刊,尤其是我的煤矿题材长篇小说《黑与红》出版非同凡响,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夙愿。但是,总觉虚构的小说表达不出真切感情。写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增加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度,用文字表达对煤城的敬畏,才能人生不留遗憾。

50年代,曾经有7位苏联专家来到煤城,设计建设王石凹煤矿。其中一位叫德林钦克的专家回国后,一生的夙愿就是能再来煤城铜川走一走,看一看。专家在煤城工作只有两年时间,他们经历了什么,为何如此留恋?煤矿工人姚筱舟在焦坪煤矿井下800米深处以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创作出了歌词《唱支山歌给党听》,红遍全国。著名作家路遥在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下井体验生活,如何被煤矿工人那种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平凡的世界》,成为煤城人的精神标识。

真实的文字记录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类似的记忆就是煤城铜川辉煌的历史,在这样闪光恢宏的历史星空中,煤城煤炭人为共和国的煤炭事业创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我写实的动力所在,将自己在煤城的见闻用真实的文字记录,责无旁贷。

我2002年从外市煤炭企业调动到入住煤城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这是陕西最早的煤炭企业,比煤城设市还早四年,计划经济时期这个公司先后建成了铜川矿务局的所有生产矿井和市政工程,包括苏联专家撤走的王石凹煤矿的半截子工程,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铜川、乃至陕西煤炭之父,下设土建、铁路、矿建、市政、水利,工地遍布全国各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驻扎在人文初祖---黄帝陵脚下店头镇第四工程处。他们在铜川下石节煤矿煤气油共生,水火瓦斯并存的恶劣地质条件下,连续三个月掘进超过英国,刷新了世界矿井记录。这些成绩只是铜川入驻企业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派出的一个工程处的荣誉,可想当时煤城铜川地位的显赫。

我90年代在黄陵矿区工作期间,和四处同在一条街道,共饮沮河水,分享桥山绿树成荫的天然美景,从对四处言谈拾零中对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对铜川矿务局和煤城铜川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爱上了这座为煤炭建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国家级别的大型煤建企业,并融入进去,跟随煤城铜川的发展足迹,记录他的光彩历程。

1998年—2002年是煤城两大煤企的最寒冬期,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被迫进入单一的铜川煤炭经济增速转向存量发展的调整期,铜川矿务局的困难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煤炭部领导来陕多次为铜川局破解困局,全国十大煤炭建设企业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整体亏损,机关欠发工资6个多月,下属的铁路工程处职工33个月领不到工资,偌大的办公大楼烧不起暖气,十分的困难。90年代煤城铜川的持续寒冬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长程安东轻车简从,专程陕煤建司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铜川煤炭企业的困难必须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引起全省的高度重视,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走出困境,让煤炭职工度过年关。

省长调研慰问时我有幸全程跟踪报道,并融入这个为共和国煤炭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牌煤建公司,亲历了铜川煤炭人在战胜贫困,转型升级这段历程的艰难壮举,在困境中奋发图强,为国家多生产煤炭的感人事迹。

煤炭市场低迷,单一依赖煤炭建设生存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将是死路一条,跳出行业谋发展是必由之路,他们在茫茫的新疆大漠、在高严寒、高海拔的甘肃祁连山之巅,在巴水交汇的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摆开了战场,并刷新了竖井施工高海拔、井筒最深、月进度78.9米的三项全国纪录,在冶金系统竖起了卓越丰碑。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入驻煤城铜川,在60余年峥嵘岁月中,为煤城的繁荣发展抒写了恢宏篇章,建成了多座生产矿井,在煤气油共生,水火瓦斯并存的超灾害地质条件下,创下石节煤矿月进尺602米的世界纪录,煤建人立足铜川,转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是祖国大地有煤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他们的足迹,我作为煤建人特定环境下的一粒沙,感悟的只是冰山一角,那种适应环境,忍辱负重,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拼搏精神,是这座城市永恒的财富。


融入煤城  融入矿井深处  我顿悟了


铜川之所以誉为煤城,是以铜川矿务局而得名,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铜川矿务局的十三对矿井占全省国有统配煤产量的50%,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煤都,国家西部唯一的“一五”重点煤炭工程落户铜川矿务局,第一任矿长是周总理签署的任命状,市委书记、市长张铁民兼铜川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期间,每月供应的8瓶茅台酒几乎全都慰问了煤矿一线职工,铜川矿务局的兴衰会直接影响整个煤炭市场的变化。作为一名行业报记者,又身处其中,又具最权威的话语权。

我调煤城第一天,赶上采访王石凹煤矿建矿四十周年庆典。车绕到一个山梁上,隐隐约约地就能看见矿区生活区全貌,层层叠叠的建筑占据了一座山,依附山体的家属楼鳞次栉比,在寒冬初升太阳照耀下,是那么得养眼、壮观,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人们称这里是煤城的布达拉宫。不大不小的山头上,除职工生活区外,有小学、初中、高中,2001年在校学生2000多名,还有铜川矿务局的第二医院也落户于此,办公楼、选煤楼、坑木场、井口在山下,与办公楼对称亚洲最长的职工宿舍楼至今也是独树一帜,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没有钱,提出先井下,后地面,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思路,就是在这样一种建设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王石凹煤矿有容纳800人的矿工俱乐部和职工食堂,可见位置的显赫。

王石凹煤矿1961年建成投产,是由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当时中国西部最大的机械化矿井。在王石凹煤矿40周年庆典活动的这一天,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整个矿区仿佛成了欢乐红色的海洋。会场上的发言引起了热烈的掌声。特别是王石凹煤矿提出的“一不等,二不靠,三不埋怨,四不叫,埋头苦干往上搞”,”还有“安下心、扎下根,团结起来闹翻身!”等口号让人热血沸腾,采煤五区连续七年荣获全国高档普采甲级队,培养出了40多位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作为煤城,铜川矿务局这里是铜川的标签,也是陕西煤炭产业的标签。仅以陕西各地区车牌号为例,铜川牌号为B,仅次于省会西安排序第二,就足以证明铜川矿务局和煤城铜川当年的实力地位和历史贡献。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图


上一条:建局70周年征文| 路遥与铜川矿务局
下一条:丹青书盛世 翰墨颂铜煤—公司举办“砥砺奋进七十年”职工书画展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