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公司要闻
建局70周年征文| 七十载砥砺奋进 七十载忠诚守护—矿山救护大队锻造煤海铁军守护矿区安全纪实
作者:李文静   来源:救护大队    发布日期:2025-11-04   点击次数:
分享:


在渭北高原、铜川大地的巍峨群山间,煤海翻滚着乌金巨浪,矿区洋溢着激情,走过了七十载春秋的铜川矿务局,将于2025年11月1日,迎来成立70周年的辉煌时刻。

伴随着铜川矿务局的发展,一支诞生于“一五”期间的煤海救援铁军——矿山救护大队作为铜川矿区安全生产的“守护者”,在铜煤七十载的时光长河里,以热血铸忠诚、以担当护安全,谱写了一曲护佑矿山平安、助力企业发展的壮丽赞歌。


应运而生  同赴征程


1955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正踩着工业化建设的铿锵鼓点奋力前行,铜川矿务局在这股时代浪潮中正式成立。

随着多个煤矿相继组建生产,矿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量持续增长,井下巷道不断延伸,安全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抗击矿井灾害威胁,预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果“没有专业的救援力量,安全生产就会失去护卫的屏障”。当此之时,矿山救护大队于1956年应势组建,1957年正式成立,成为护卫铜川矿务局安全生产的“钢铁防线”。

建队初期,条件简陋,环境艰苦,第一代矿山救护队员凭着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人拉肩扛,摸爬滚打,奠定了此后矿山救护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他们中许多人是从生产一线选拔出来的优秀矿工,有着丰富的井下经验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些品质使得矿山救护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为护卫矿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磨砺锻造   提升实力



应急救援、护卫安全,队伍是保障,装备是“战力”,素质是关键。

七十年来,矿山救护大队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简易工具”到“智能装备”,从“经验救援”到“科技救援”,从“敢打硬仗”到“战之必胜”,每一次提升,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救援实战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队的核心装备还是“老三样”:呼吸器、瓦斯检测仪、担架。有队员回忆:“那时候去井下救援,全靠经验判断瓦斯浓度,呼吸器续航时间短,安全性能低,队员们经常要在危险区域‘争分夺秒’。”时光不断推移,装备持续升级,经过持续发展和不懈努力,2006年,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和铜川矿业公司党政的呵护帮助下,通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救援装备不断升级,个人防护装备由负压呼吸器全部更换为正压呼吸器,并购置了越野指挥车、宿营车、气体分析化验车、多功能气体测定仪及高倍数泡沫灭火机、红外测温仪、智能风表、灾区电话、液压千斤顶等现代化装备,彻底改变了救援模式——灾区电话能实现与井上指挥部的实时通信;多功能气体测定仪能实时监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高泡灭火发生装置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泡沫,有效控制井下火灾,为矿山救护大队实现装备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代前行不止步,装备升级不停歇。2013年,矿山救护大队在上级的关怀和帮助下,配备了多功能集成式救援装备保障车、多功能集成式充气照明发电车、卫星通讯指挥车、餐饮车、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灾区有毒有害气体智能排放装备、大扭矩履带式全液压钻机、井下无线宽带救灾通讯系统等国投大型特殊救援装备,解决了处置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所需装备支撑和保障。2018年,补充配备了举高喷射消防车、500Kw电源车、便捷运输车、破拆工具套装、蛇眼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具备了应对洪涝、地震等复合型灾害的能力;2023年,补充配备了卫星通讯指挥车、大流量排水抢险车、运输保障车、雷达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套装、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等装备,可在现场搭建临时指挥中心,实现“实时调度、远程会商”。如今,大队已拥有各类应急救援装备9大类57种(套)294件,涵盖矿山、洪涝、地震等多个救援领域,装备赋能下“硬实力”不断提升,并迈向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在装备升级的同时,坚持队伍学习培训不间断、日常训练不懈怠、技战水平常提升、技能竞赛再强化,值班值守、作风纪律、战技水平、综合素养、实战能力更精进,让这支队伍在应对处置各类灾害面前实力倍增、更有底气、战力强劲,通过磨砺队伍、锤炼精兵,锻造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钢铁雄师、救援劲旅。


筑基固本   旧貌新颜



如果说建队初期的救护大队基地建设是“简陋的起步”,那么随着铜川矿务局的跨越式发展和矿业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强,矿山救护大队的基地建设也随之实现了从“土坯房”到“现代化”的华丽蜕变,并逐步晋级到国家救援基地序列。

2014年前,矿山救护大队基地还挤在铜川老区不足5亩地的狭小院落,低矮的楼房既是队员宿舍,也是装备仓库和训练室。

“早些时候宿舍没有暖气,冬天睡觉要裹着两层棉被;装备只能堆在露天场地,遇到下雨就得赶紧用塑料布盖,生怕机器受潮失灵。最让人头疼的是训练条件,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队员们只能在狭窄的的空地上练习队列,到附近的人民公园的开阔区域和上山的阶梯等区域强化基础体能”老队员回忆说。

基地建设是队伍战斗力的保障。2010年,在陕煤集团和铜川矿业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投入专项资金,为队伍选址、新建基地,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2014年9月,占地82亩的新基地在铜川新区正式建成使用,首次实现“办公区、训练区、装备区”三区分离,训练区建起了标准化室外训练场、综合训练馆和模拟井下巷道等;生活区配备了带独立卫浴的宿舍,以及设施齐备的食堂、澡堂;装备区则建成了存放救援车辆和各类救援装备的专用库房,使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提升,得到了极大改善,救护工作更是迈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走进如今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标准化建筑、功能齐全的训练设施、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彰显人文关怀的温馨家园。宿舍里安装了空调和WiFi,基地还配备了洗衣房、饮水机、烘干设备,解决了队员们高强度训练的生活、洗浴等问题。职工食堂每天根据训练强度搭配营养套餐,为队员们补充体能、提高技战水平、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守护煤海平安的救援尖兵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无畏逆行    守护生命



六十八载风雨兼程,矿山救护大队始终以“逆行出征、抢险救援、守护生命”为职责和使命,从井下瓦斯爆炸救援到地面洪涝灾害处置,从省内事故驰援到跨省应急支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无畏逆行、争分夺秒、鏖战出击”的身影。

建队以来,累计参与省内外各类事故灾害抢险救援上千起,成功救活遇险人员600余人,抢救遇难人员1200余人,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用果敢勇毅、顽强奋战的担当作为,生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和铿锵誓言。

2021年7月,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郑州、新乡等地城市内涝严重,群众被困、交通中断。接到上级驰援指令时,大队正在开展训练,队员们来不及收拾行李,仅用1小时就完成人员集结、装备装车,连夜冒雨火速驰援河南救灾现场。抵达新乡后,队员们立即投入战斗。在卫辉市某小区,积水最深处达2米,队员们背着老人、抱着孩子,往返数十次转移被困群众;在某工业园区,为尽快排出厂房积水,队员们连续48小时奋战救灾区域,饿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打个盹。连续13天里,共完成3个区域、5个排涝点的救灾任务,排水总量约16万立方米,转移群众36人,解救被困车辆8台,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来自陕西的救命恩人”。

2024年8月,陕西商洛柞水遭遇“7・19”暴雨灾害,桥梁垮塌、道路中断。按照上级指令,大队再次闻令而动,派出32名队员、6台车辆、60余台(套)装备火速驰援。经过连续7天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5个任务点、约35平方公里的排查搜救任务,受到陕西省国资委的通报表彰。

像这样的的各类救援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但不论如何艰难的挑战与考验,如何危险的抉择与坚守,指战员都以毫不畏惧、逆行奋战、科学救援、综合施策的出色表现,以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责任使命,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和护卫生命的屏障,生动诠释了对党、对人民、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当和对矿山救援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竞技比拼    彰显风采



在圆满完成各类抢险救援任务的同时,矿山救护大队在参与全国和全省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更是表现出色、屡获大奖。队员们坚持以赛促训补短板、以赛促练强技能、以赛促战强实力,为队伍整体战斗力跃升筑牢了坚实根基。

面对竞赛中的高标准、高要求,队员们在训练场上,以对自己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气体分析项目,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5种有害气体检测,误差不能超过0.2%;心肺复苏项目450次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动作标准度要达到100%;模拟巷道救援,要在浓烟、黑暗环境中,20分钟内找到“被困人员”并成功转移。为了在竞技中提升成绩,队员们经常“自加压力”——体能训练时,在负重背心外再绑上沙袋;技能训练时,设置“装备故障”“路线偏离”等突发状况;理论学习时,把理论知识刷到“闭眼能答”。

2011年,在陕煤集团第三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一名和模拟救灾第一名;2013年,在陕煤集团第四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再次获得团体第一名和模拟救灾第一名;2014年,第十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铜川队基地举办,救护大队取得了医疗急救二等奖、团体优胜和模拟救灾三等奖;2015年,在陕煤集团第五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获得团体优胜、医疗急救和模拟救灾一等奖;2025年,在陕西省第三届矿山救援技能竞赛暨陕煤集团第八届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团体全能一等奖、指挥员和技术员个人全能一等奖及队员个人全能一等奖;在2025年10月于山东济宁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救护大队斩获技术员应用题笔试第一名、指挥员个人全能第二名、技术员个人全能第二名、医疗急救(单人赛)第三名、理论考试(团体赛)第三名、绳索救援第四名、指挥员战术题笔试和灾害气体分析第五名、医疗急救和呼吸器操作第六名的优异成绩,用硬核实力诠释了陕煤矿山救援队和铜煤安全卫士的使命担当和亮丽风采。


党建引领    保障发展



在矿山救护大队68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建红”始终是引领队伍前行的鲜明底色。自队伍成立之初,党组织便同步建立,从最初的几名党员组成的党小组,到如今形成101名党员、4个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建工作始终与救援任务同部署、与队伍建设同推进,为救援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把党组织建在救援一线,让党员冲在最前面。”这是矿山救护大队的坚守和信念。上世纪90年代,队伍里党员人数不足10人,但每一次救援任务,党员都主动请缨担任“突击组长”。1998年,某煤矿发生井下火灾,巷道内浓烟滚滚、温度高达40℃,党员张师傅背着20公斤重的呼吸器,率先冲进危险区域。连续作业6小时后,成功找到3名被困矿工,自己却因吸入过多有害气体晕倒在现场。醒来后,他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矿工兄弟都救出来了吗?这种“党员先上”的精神,如同种子般在队伍里生根发芽,成为一代代救护队员的行动自觉。

随着队伍不断发展,党组织建设不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大队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创新推出“党建+救援”融合模式,在训练场上设立“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负责指导3-5名青年队员提升专业技能;在应急值守中开展“党员带头查隐患”活动,对救援装备、应急预案逐一排查,确保“零疏漏”;在重大救援任务中成立“党员突击队”,让党旗在救援现场高高飘扬。2021年河南抗洪救灾中,队伍临时成立的党员突击队,承担了最危险的深水区域救援任务,30名党员队员连续奋战13天,用行动诠释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本色。

大队还注重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每年组织队员到红色基因基地参观学习,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在队伍建设中,党员干部始终带头创新、带头攻坚,2023年,中队楼设备出现故障,党员服务队主动学习维修技术,自主完成维修,为大队节省20余万元维护费用。党员技术骨干还积极响应“科技建队”号召,对50KW发电照明车防雨配电柜进行改造,获得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五小”创新成果奖。大队党支部多次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101名党员如同101面旗帜,引领着全体队员在守护安全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砥砺奋进    再谱新篇



站在铜川矿务局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矿山救护大队与铜煤共奋进的历史征程,从最初的单一矿山救援,到如今的“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从昔日的“橄榄绿”制服,到现在的“火焰蓝”战服,戎装虽改,初心未变,“矿山卫士、抢险先锋”的誓言,始终在队员们心中回响。

“来路虽艰、任重道远,初心永远‘立正’,使命永不‘稍息’”,新征程上,矿山救护大队将继续秉承“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责任和使命,以枕戈待旦、奋发有为、使命催征、勠力前行的铁肩担当,继续发扬铜煤人艰苦奋斗、英勇果敢、敢打必胜的战斗英姿和优良作风,严格按照陕煤集团和矿业公司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各项新要求,聚焦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持续深化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服务职能,推进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国家救援基地安全辐射带动作用,以队伍过硬、技能过硬,作风过硬,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全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铁军,为保障矿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担当安全卫士,再立崭新功勋。

祝愿铜川矿业公司扬帆远航明天更美好,祝愿矿山救护大队铁军护航更英武!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图



下一条:建局70周年征文| 铜煤引领谋转型 华峰聚力拓新局—华峰公司的成长之路与使命担当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