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再创新辉煌”系列访谈:
编者按:我们即将告别“十一五”,迈入“十二五”。近年来,在矿业公司(局)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公司(局)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公司(局)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为了认真总结“十一五”的好经验、好做法,由公司(局)直属单位工委牵头,联合宣传部和铜川矿工报对公司31个机关处室、部门进行采访,抒写激情华章,展示卓越成就。铜川矿工报和局网站推出“回眸‘十一五’,再创新辉煌”栏目,突出宣传报道“十一五”,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公司(局)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望“十二五”发展的美好蓝图
机械动力处是分管全公司机电、运输、机械化、通信、信息节能、特种设备等技术工作的管理处室。“十一五”以来,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该处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以安全运转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节能降耗为方向,以技术改造为中心,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管理,全面提升机电整体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以建设安全高效型、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指导思想,在工作实践中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做为衡量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标准和宗旨,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强化管理,科学决策,在确保矿井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转、加强机械化管理、全面提升加大设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节能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创新、探索和尝试,使全公司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机电运输安全逐年好转。该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切实抓好机电运输的现场安全管理,以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机电运输设备的完好状况;以各类会战的形式,保障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转;使机电运输的现场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会战形式规范机电设备的管理,严格设备完好率,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三年来,共组织开展机电运输各类安全会战30多次,通过会战,矿井机房硐室和生产系统设备管理脏乱差的状况得到彻底扭转,设备完好率得到明显提高,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得以健全完善,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转,杜绝了机电人员伤亡事故,运输事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该处连续三年被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机械化生产上水平。目前,全公司拥有综机设备3431台,其中:各种 型号的采煤机18台,液压支架1957架,刮板输送机37台,刮板转载机31台,掘进机33台。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公司采掘机械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综采放顶煤支架的工作阻力由4800KN逐步更新为6400kz、7200KN、8000KN的成套设备。综掘设备逐步淘汰了ELMB—75型掘进机,现北区矿井主要使用EBZ160型掘进机,东区矿井主要使用EBZ100型掘进机。公司共投入6.04亿元更新了2388台(套)采掘机械化设备,使全公司采、掘机械化程度由“十一五”的70%和37%提高到100%和74.4%。机采单产水平由过去的每月5、6万吨提高到现在的26万吨,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连续三年实现了集团公司提出的“90、70”目标。
设备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该处组织完成技术改造工程40项68台套。主要项目有:东坡矿主斜井箕斗提升改造为倾角胶带输送机提升,增加了东坡矿主斜井的提升能力,行人井绞车改造为架空乘人装置,降低了电耗;玉华矿北风井主扇安装投运;下石节矿2#风井主扇更新;东坡矿、王石凹矿、下石节矿更新螺杆压风机9台。截止目前,全公司所有的主提升绞车进行了更新改造,8台绞车电控改造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电控系统;3台改造为变频调速电控系统。18台主扇风机中已有16台更新为高效节能的对旋风机。
公司共有35KV变电站7座,35/6KV主变压器15台,总容量为113200KVA,35KV架空输电线路11条,总长度66km。“十一五”期间,公司提出矿井变电站要逐步实现“真空化、自动化”的更新改造方向,并率先在陕煤集团范围推广使用了“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备”,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目前,全公司7座35KV变电站中已有春林、东坡、金华山、下石节4个变电站经过更新改造实现了综合自动化控制,王石凹、玉华35KV变电站正在实施改造。尤其是针对下石节35KV变电站6KV系统存在谐波污染、功率因数低、电能质量差等问题,2008年5月在该站加装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解决了6KV系统谐波污染、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同时谐波降到了4%以下,功率因数达到了0.98,电能质量明显提高。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该站由过去每月被罚款10万元变为奖励2万元,年经济效益140万元。为确保井下供电安全,在陈家山、下石节、玉华、王石凹、东坡、金华山等六个矿安装了井下电网监测系统。制定了局部通风机“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运行管理规范,北区三矿实现了双专用回路智能型自动切换;东区五矿实现了双回路自动切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淘汰了落后的设备和产品,对井下的高低压开关、高耗能变压器进行了更新,全公司共更新禁用设备1460台,更换6KV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80km。目前,全公司井下供电设施已全部实现了“无油化、真空化”,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推广使用了运输“信、集、闭”系统,目前陈家山矿和王石凹矿实现了矿井机车运输的实时监控,有序指挥,提升了矿井机车的运输能力,机车的安全运行得以保证,对玉华矿副井提升系统的井上、下操车系统进行改造,同时更新了副绞信号系统。改造后的操车系统全部实现了PLC控制的液压操作,故障率大幅下降,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东坡矿、徐家沟矿安装使用了架空乘人装置,解决了工人上下班行走距离过长的问题。利用局铁运公司更换下的50kg/m的轨道,对矿井的主运输轨道进行更换。全局累计更换重轨43.9km,提高了矿井轨道运输的安全强度,机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十一五”期间,该处完成和参与的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大采高综采设备的合理选型”、“东区复杂煤层条件下机械化开采”、“井下电网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高压变频器在煤矿压风机的运用”等8个科研项目在集团公司第一届科技大会获奖。
节能减排创佳绩。“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9500万元,完成各类节能项目63项。累计完成节能量17750吨标准煤。超额3650吨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14100吨标准煤的指标。今年1—10份已完成节能量550吨标煤。吨煤综合能耗为52.1kg标准煤/吨原煤,较去年同期的53.5kg/吨原煤下降2.6%,全年预计同期下降3%。近日,公司被陕西省发改委、科技厅等8部门评为陕西省第三届节能减排勋企业,公司总经理宋志刚被评为节能减排功勋人物。
展望“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机电运输设备安全技术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机电运输达到国内一流现代化矿井标准。
一、 全面提升固定设备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安全、经济、合理、自动”运行。固定设备全部实现变频控制,提升、主扇实现集中监测监控;压风、主排水、锅炉实现自动集中控制系统。固定设备能效全部达到一级标准。
二、 供电系统自动化。地面所有变电站(所)全部装备综合自动化装置;建立煤矿电网监控系统,全面推广井下电网监测监控系统,提升井下供电可靠性。并与数字化矿井系统接口运行,实现井下变电所的“无人值守”;建设公司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心的建设,提高煤矿供电自动化水平;玉华、陈家山两矿实现井下10KV供电,为矿井实现大功率、大强度、大走向综合机械化采煤创造条件;提高井下通信水平,生产矿井推广使用井下无线讯系统和井下广播系统,提升矿井防灾变能力。
三、 进一步完善运输安全设施打造“本质安全型运输系统”,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井下主要运输系统全部实现“信、集、闭”;胶带输送机全部采用变频控制,并与数字化矿井系统接口运行,实现井下胶带机的地面集中控制;矿井机电车控制装置全部采用变频控制交流拖动,实现机车高效安全运行。
四、 努力提高采掘设备装备水平,推进综合机械化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综采和综掘机械化水平。采煤机械化100%、掘进机械化实现85%。
五、 加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力度,提升矿井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十二五”期间,本着先进、实用、经济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陈家山、下石节煤矿数字化矿井;玉华、陈家山、下石节煤矿达到信息网络化、监控数字化、操作自动化、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的数字化矿井目标。
编辑: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