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通了就是好
“通上暖气就是好!房子从早到晚热呼呼的,一点烟味也没有,前几天,我回老家把80岁的父亲也接来过冬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领导才好啊!”矿工何顺欣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感受。
“原来我每天起床三步曲,掏灰、生火、抹桌子,烟熏火燎一天下来鼻子里老是黑黑的,现在可好了,我要彻底和这老三样说拜拜了。” 谈起集中供暖,矿工家属李惠娥更是眉飞色舞。是啊!对于做梦都想过上像城里人一样体面生活的矿山人来说,我相信他们的话语是发自肺腑的。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周总理钦点的156个重点工程之一,以矿井规模大等“十大”被誉为西北地区最耀眼的明珠,在全国“双十佳煤矿”等光环的笼罩下走过48年历程的王石凹矿及其广大职工,在漫长的冬季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在煤烟缭绕中度过。
而在2009年的冬天,投入资金3816万元,供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包括32栋住宅楼、1650余户职工家庭、7个办公场所、惠及上万人的供暖工程,使矿区人守着煤炭却享受不到暖气温暖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高瞻远瞩的决策
2009年年初,铜川矿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积极践行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理念中,把有计划对矿区实施集中供暖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这一惠民“大餐”王石凹人何时能够享用?矿领导班子积极争取,在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牛年的春天工程正式立项。
2009年3月份,王石凹煤矿奏响了矿区集中供暖的恢弘乐章。
2009年4月份,王石凹煤矿供暖工程正式动工。按照最初先为新建住宅楼实施集中供暖的设想,铜川煤矿设计院对此项工程做出了初步的设计。高度重视此项惠民工程的宋志刚局长来矿调研后,果断的决定:“重新修改方案、再增加一台锅炉,尽最大努力使矿区所有住宅楼都实现集中供暖。”宋局长的这句话让住在旧单元楼的许多矿工家属万分激动。“这就意味着只要集中在单元楼居住,地理位置再偏、施工难度再大,也要想办法把暖气送到职工家里去,而且资金投入上要增加几倍。”王石凹矿规划科副科长郝钊说。
克服困难保进度
施工过程中,由于矿区职工几十年一直依靠煤炉取暖,所有住宅楼不可避免的都存在着煤棚、私建房及相当一部分职工私人安装的土暖气。要保证工程正常进行,这些有碍施工的建筑必须全部拆除、清理。绝大多数职工家属对这次大拆除、大改造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许多职工家属主动帮助施工人员清理阻碍物。职工不计较个人损失,配合施工人员拆除自建房,并说:“集中供暖是局里为我们办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解决了我们几十年的大问题,应该配合。”
但也有一些职工家属对要实现集中供暖个人利益就要受损的现实不理解,有的职工家属对拆除自家房子的施工人员横加阻止,有的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还有一些干脆锁门闭而不见。为了使这项惠民工程尽早落到实处,矿长解耀明、党委书记杜进良、副书记田战强、副矿长缑胜波、副矿长温芳丽等矿级领导以及物管、规划、社管中心、信访各科室负责人多次前往住户家里做工作,个别家庭去了不下十次,并专门腾出十间房子,对住房确实有困难的职工给予了安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9年的7、8月份,在王石凹矿出现了最为热闹、忙碌的场景,2000余间存煤棚、70多间自建房、200余户私人安装的土暖气、黑呼呼伸出窗外的铁烟囱彻底从矿区消失了,从早到晚,总有许多职工家属围在工地边上,议论着、掰指头算计着这一惠民工程何时竣工。
挖管道沟时,尽管之前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但各种问题还是不断出现,由于时值雨季,施工人员几次刚把管道沟挖好,还没来得及回填,一场暴雨浸入沟内,沟壁几乎全部垮塌,施工人员只能用潜水泵将水排空,重新修复损毁的管道沟。
在施工至医院旧住宅楼时,邻近的马塔农村正值农网改造和秋收农忙时节,为了减少对驻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矿成立一名副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现场协调,倒排工期,施工人员拉着照明灯,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挖沟、砌沟、粉沟等工作。
该铺设管道了,矿区许多地方非高即低,多处受地形因素限制,能在管沟铺设的,大多地下有给排水管道,且过去基本都是直埋的给排水管道,腐蚀损坏严重,见空气氧化后水漏不止,必须停水才能继续施工;不能在管沟铺设的,只有采取架空的办法,给施工人员增加了新的工作量和难度,但为了保证工期不延误,矿与施工单位几次调整方案,调集、购买配件,千方百计确保工期不受影响。但矿个别职工家属对停水等原因造成的生活不便还是不理解,多次和施工人员发生争执。奥博集团钛金厂党支部书记周绍增在施工现场对工人们说:“我们干的是局里的惠民工程,落实好局领导的指示不能有任何的含糊,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有委屈先忍着。”
施工期间,局长宋志刚、副局长郭宝辉、副局长薛鸣多次来到施工现场,督促指导工程进展,局党委书记杜树山多次就工程进展、资金等问题进行询问,督促落实;局规划处处长田松堂、工程师耿宏哲多次到矿进行工程协调。局领导多次强调这是惠及矿区人的民生工程,一定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职工群众满意。
正如王石凹矿分管生活的副矿长温芳丽所说:“这么大的工程,没有局领导的重视支持,没有兄弟单位施工人员的辛苦努力,没有全矿职工家属的配合,这项工程无论如何是完成不了的。”
雪中的“军令状”
2009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早,10月底气温骤降,但王石凹矿的供暖工程因供暖区域扩大、设计变更、工作量增加等原因,锅炉和交换站还没有彻底完工,而因为煤棚、炉子拆除,没有任何取暖准备的职工家属一时怨气突增,个别离退休人员甚至扬言,月底前供不上暖气,就把矿长、书记的桌子掀翻。“无论如何必须保证王石凹矿锅炉的安装,无论如何必须按时为职工供暖。”紧急关头来矿查看工程进度的宋志刚局长掷地有声地说,并要求施工单位领导现场立下“军令状”。
11月初的那场鹅毛大雪,相信所有人都记忆犹新。为了早日供暖,在宋局长面前立下“军令状”的煤机厂副厂长卢学义现场召开紧急会议,当即决定:“人员不够另组织,配件不够随时调,5天内必须完工。”
早上开会,下午增援人员按时赶到了现场,在气温极低、大雪纷飞的恶劣条件下,坚持完成了最后的设备安装。安装期间,大元公司经理许伟、副经理沙晓东放下案头其他工作,多次到现场督促工程进度,项目经理董军超一直坚守现场指挥。
离退休职工张全善深有感触地说:“那天在施工现场看到宋志刚局长认真询问工程进展,还让施工单位领导立军令状,还有铜川来为咱安装锅炉的那些师傅们,雪那么大,工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让我很受感动,当了几十年矿工,我觉得自已活得值。”
2009年11月份,这一脱胎换骨的惠民工程使上万矿区人“清洁”过暖冬的梦想得以成真。
2009年11月25日,当暖气检测压力表显示压力达到规定的那一刻,当热能通过管路进入家家户户时,职工家属奔走呼欢,庆祝这份期盼已久的温暖。这一天,职工家属首次告别铁炉子、大烟囱,享受到了清洁过暖冬的幸福;这一天,喜上眉梢的矿山人首次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生活的体面;这一天,是王石凹人48年等待梦圆的日子;这一天,标志着矿区人向“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宏伟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编辑: 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