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公司要闻
“徐矿杯”征文:全国甲级掘进队安全生产34年
作者:张云祥   来源:    发布日期:2009-07-22   点击次数:
分享:

铜川矿务局徐家沟煤矿掘进三队是一支过硬的队伍,曾创岩巷月掘进803.58米全国纪录,1982年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甲级掘进队。这一殊荣激励着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务实创新。但他们的最佳殊荣是实现了安全掘进34年无重伤以上事故。

从1975年至今,在13000多个日日夜夜,39000多个小班生产中,优秀的掘进三队干部职工34年如一日,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在盟守这一灵魂的前提下,派生了小班安全生产原则:“跟班干部和班组长不排隐患不生产”。由于有了灵魂理念和刚性原则,加上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文化底蕴和职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奉献、敬业的团队精神,安安全全迎来了34个春华秋实,安安全全送走了34个酷暑严寒。

徐家沟煤矿井下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掘进条件比较恶劣。人们形容其恶劣程度是:“顶板烂似豆腐渣,底板软如泥,地鼓压梁随处见,大小断层层不断”。软顶、软煤、软底是显著的“三软”特征。应对“三软”条件,掘进三队干部职工在掘进中,坚持严格控制炮眼距离、深度和装药量,放炮时坚持“三员一长”原则,做到三个严禁,“三个及时”。

掘进三队是一个70多人的战斗队伍。几十年来,他们经常承接重点工程和大断面掘进任务。井下大、小溜煤眼、煤仓、爆破器材库,运输大巷,组装硐室等。最大断面超过36平方。活既杂又危险。掘进中,由于围岩破碎,跨帮、掉活石是家常便饭。跟班干部和班组长不仅在上班前要排查处理隐患,而且在放炮前,放炮后都必须排查,确保万无一失。如果遇到重大隐患和难题时,他们宁可停下生产来研究安全对策,也不去做冒险和安全无把握的蛮干。尽管他们队职工的工资不很高,但职工却毫无怨言,他们感到平静而踏实。

掘进三队党支部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几十年来,始终搞好井上井下的密切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与工人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善于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区队干部注重建立职工档案,做到对每个职工四清楚、五必帮、六必谈。跟班干部在按程序组织好各班正常生产,注重对工作巷道和工作面进行仔细而认真地看、听、巡。2002年在扩建井下炸药库时,党支部书记胡天庆看、听、巡过程中,发现工作面有一块顶板生石奇怪,看上去断面是平平的,经仔细察看,发现这块顶板有5米多宽,4米多长,只有一个支点与围岩连接,经再三探讨,凭着他几十年的经验判断,认为这块顶板很危险,有重大隐患。他赶紧指挥工人撤离,自己盯住,让打眼工小心翼翼地在这块顶板边上打了一个一米多深的眼,装了两条药,一炮下来,这块顶板上面全是活石,垮落下来的活石用了五个小班的时间才将活石运完,工友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一重大隐患如不及时排除,对我们的生命安全威胁多大呀!” 2004年,他们在打43米高,6米宽的溜煤眼时,当打到20多米高后,出现了大量淋水,又遇上软岩,工人在下面除渣,不仅衣服被淋湿,有随时掉石头下来,这对职工安全操作威胁极大。区队主管滕会超迅速召集班组长、职工代表认真研究安全生产方案。最后确定用坑木、钢管支架,铺上木板,活石掉下来落到木板上,工人在木板遮挡下除渣才基本安全了。

几十年来,掘进三队干部职工从未忘记他们1982年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甲级掘进队的光荣历史。34年来,他们始终循着安全生产方针,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这方面,他们从未因干部和工人的变动而变动过。

编辑 王莉


上一条:徐家沟征文:雨夜里的“战斗”
下一条:“徐矿杯”征文:铜川矿务局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