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现安全与稳定 ‘双零’目标、打造 ‘三型六化’企业品牌、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这三大课题是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治企理政新理念,也成为铜川矿务局对外形象宣传的品牌。加大学习局“三大治企理政新理念”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力度,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对这“三大治企理政新理念”品牌的保护和挖掘开发。在掀起新一轮学习局“三大治企理政新理念”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高潮之时,我们邀请了部分知名记者,深入矿区采访,对局“三大治企理政新理念”重大理论及其实践,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以期达到扩大局“三大治企理政新理念”重大理论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特转发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铜 川 矿 务 局
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
《当代陕西》记者 杜深华
2009年新春到来时,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63岁的退休工人益忍堂心情格外的好。因为,老人终于告别了困扰自己20多年的尘肺病。见到记者时,益师傅激动地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我也是矿务局搞的‘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受益者,局里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矿工,专门组织给我们看病。现在我做了大容量双肺灌洗手术,也可以和大家一样正常呼吸、体面生活了!”
益忍堂所说的“快乐工作、体面生活”,是从2006年开始,铜川矿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面对当时安全、稳定、发展三大压力,局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安全、稳定“双零”目标:即安全工作实现矿井无伤亡、地面无重伤,从零开始,到零结束;稳定工作无越级上访,无群体上访,从零开始,到零结束。建设“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即安全高效型、稳定和谐型、学习创新型;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行为规范军事化、井下治理工厂化、地面建设园林化),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共同愿景。现在,这一共同愿景已经成为这届班子治企兴矿的价值理念和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成为铜川矿务局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挑战极限的“双零”抉择
在铜川矿务局基层采访,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融入了每个铜煤人的血液里。铜川矿务局党委书记杜树山对《当代陕西》说:“煤炭生产是一个高危行业,正因为这样,才更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我们决不要带血的煤!”
近年来,全局紧缩其它开支,累计投资7亿多元,先后更新和改造矿山的瓦斯抽采、防火灭火、安全监控、井下通讯、压风防尘等设备,实现了对所有瓦斯矿井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同时,建成了下石节瓦斯发电厂,陈家山7000千瓦瓦斯发电厂一期工程也在今年5月20日投产发电,形成了“以利用促抽放,以抽放保安全”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矿井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双赢。
同时,他们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基地,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制度,对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指标予以重奖,对发生伤亡事故的予以重罚。对年内发生第一起死亡事故,罚事故矿井党政主要领导各10万元,罚事故矿井100万元,发生第二起的照此类推。为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盲区和“短板”。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被称为“零点”行动的安全专项检查活动,由局、矿领导带队不定期在午夜零点到井下检查安全生产情况。
虽然,铜川矿务局连续3年原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但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更是控制在0.1以下。杜树山说:“虽然我们距离“零”目标还有距离,但狠抓安全不放松的信念是永恒的!”
“三型六化”吹响提升企业管理品质的“集结号”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才是企业管理的最终取向。”杜树山认为,要改变企业的现状,必须要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提升职工素质,通过凝聚人心士气来吹响企业大发展与提升企业管理品质的“集结号”。这也是铜川矿务局创建“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的初衷。
杜树山对《当代陕西》说:“创建‘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首先是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培育。说到底这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快乐工作首先源于职工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职业操守。所以,创建工作必须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实现有机对接和相互融入,才能形成真正对企业发展、职工成才有用的文化。”王石凹矿推行的“精细化五管”(精细管人、精细管事、精细管岗、精细管物、精细管心),就是一种按照工作标准实行绩效工资挂钩考核的管理模式。它不仅在全矿作业现场管理中实现了零缺陷、零漏洞、零空白,而且使精细化管理在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矿逐步落地生根。
特别是,这个矿根据煤矿生产作业实际,推行的“手指口述”工作法:将每个工种(岗位)的作业规程分解,训练职工在操作时,必须手指作业对象,口述操作要领,来完成作业步骤。这一工作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也使职工得到了工作技能的规范性训练。
“让劳动者在工作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就要使劳动者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进步如影相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是对职工最的福利,好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所学校。”杜树山说,随着全局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职工职业素质也在提高,如何让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逐步树立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的观念,成为铜川矿务局新一轮大规模职工技术培训的新课题。
近年来,铜川矿务局重点抓了工业技术学院和职工中专的建设,为工业技术学院提供了1000多万元的实习设备,新购了3000多册专业书籍。全局各单位先后改造装修职工学习场所310多个。全局共开设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特殊工种和区队后备干部、班组长以及优秀中青年干部等各类培训班133期,培训人员23501人次,组织专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岗位培训46572人次。与陕西师范大学合办了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举办了铜川矿务局大讲堂。局长宋志刚告诉《当代陕西》,这些培训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效果影响在铜川矿务局的历史上都是首次。
让矿工在感受幸福中体验生活的“体面”
“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宋志刚代表局党政班子在2008年工作会上的郑重承诺。三年来的变化也让职工感受到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快乐──
从2006年,连续三年职工岗位工资都按照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幅度调整,职工人均年 收入从2006年的1.8万元到2007年的2.78万元,再到2008年的3.8万元,翻一番。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补助按每月700元至1120元的标准进行了调整和提高。2008年他们又把低收入职工岗位工资作为调增的重点,目前全局最低岗位工作已经超过1000元。
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是这个局实现职工“体面生活”的突破口。局里利用国家沉陷治理项目,对矿区职工居住环境进行大规模集中改造。到2007年末已开工建设住宅楼17.9万平方米,建成了铜川市面积最大的生活小区──梅苑小区。今年将再投入2亿元,完成梅苑小区后续项目、玉华、桃园、王家河等住宅楼建设,基本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在职工群众敏感的分房方案上,采取的是向离退休老工人、丧残职工家庭倾斜;向采掘一线的班组长、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倾斜;向拆迁户、无房户倾斜。
这个局还投入近2亿元实施了矿区综合整治景观改造。把家属楼过去的老式木门木窗全部换成塑钢门窗,仅此一项的投入就达500万元。为单身职工装修了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使井下矿工都洗上了桑拿浴、冲浪浴,职工们自豪地说:“矿上的浴室比市区的洗浴中心还好。”目前,铜川矿务局今年确定的“民生十大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
在扶贫帮困结对子送温暖的活动中,三年累计为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495万元,为特困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45万元。先后两次对1600多名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了复查鉴定,对2518名接尘史的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投资300多万元在局中心医院设立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尘肺病灌洗中心,中心的尘肺病灌洗诊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共享成果不仅仅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使职工感受到企业、社会的爱,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作为一名煤矿工人的光荣。王石凹矿首创的对职工的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访谈”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职工工作、生活各个层面。特别是对职工家庭、人生遇到重大变故时,在做好访谈的同时,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现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表演、焰火晚会,以及盛夏酷暑时节的“铜煤之春”纳凉晚会,连续举办了六届的职工歌会等文艺汇演、慰问演出,给职工家属送去的不仅仅是精神愉悦,也送去了企业关爱职工的拳拳心意。不少原来对煤矿有偏见的人也由衷惊叹:“工作在矿务局是幸运的,生活在矿区是幸福的。”
(注:该文在本网站发表时略有改动。)
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