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如果没点“精神”,这个民族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民族;一个企业如果没点“精神”,这个企业也不会成为强大的企业;一个人如果没点“精神”这个人也不会成为对社会、对企业有用的人。这种“精神”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如何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这种态度里面蕴藏着的其实是使命感、责任感、团队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核心元素。这些核心元素就构成了职业精神,而良好的职业精神正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什么说职业精神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企业的中心,企业的所有经营工作都是由人来做的。成事的人 ,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成功的企业 ,其中蕴含着强大的职业精神,却并不能说已为人们所认识。人无良好的职业精神 ,必成为时代潮流中的落伍者;企业无良好的职业精神,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对世界 500 家大公司进行了长达 20 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百年常盛不衰的企业有着一条共同的特性 ,概括为三条兴企的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三是客户的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三条原则有力地表明了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三条原则说法不同 ,其核心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职业精神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归根结底,企业发展最具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要看员工素质的高低,它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技中的胜负。因此,企业领导要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建设理念,抓好员工培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有一本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它阐述的是一种由主动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在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送信”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由此可见,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工作的意义。没有好的态度,没有忠诚、敬业、服从、自动自发、奉献、责任感等职业精神,再强的能力,再好的本事也没有用,一切将成为空谈。我们应该意识到,罗文最终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优秀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素养的员工,是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坚实基础。实践证明,职业精神决定着企业的软实力,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质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细致研究,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实践锻炼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那么,企业如何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呢?
首先,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众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员工,像中国的“亮剑精神”、“大庆精神”、“振超精神”等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精神与国际规则和现代企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也有少数员工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随意性和差不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工作中的不创新、不负责、不主动、不到位、不思考、不守规,以及胡弄、胡干、胡说的现象,这些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对于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企业要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必须对传统的职业精神进行扬弃,巩固发扬良好的一面,摒弃过时的一面,赋予职业精神新的内涵,就是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日本人精益、精美,善于改善、善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德国人追求工作中的彻底和完美,做事情讲究秩序、讲究精确的职业精神;美国人开拓冒险、自助自力、注重成功的职业精神。通过学习借鉴,适应国际规则和现代企业的要求,培养和造与时俱进的、良好的职业精神。
其次,要深入开展基础管理精细化工作。关于精细化管理,众多学者给了不同的定义和概念,我更倾向于这一种: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它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它要求管理者告知被管理者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被管理者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工作;它要求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东西定量化,定量的东西信息化。我们要按照“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务求实效”和“必须强制、必须灌输、必须挂钩、必须考核”的原则,严格推行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植根于员工的脑海,从而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
第三,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活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重塑职业精神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举办培训班、开展职业精神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真正使广大员工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荣誉意识,最终达到敬业、乐业、勤业、专业、精业的境界。同时,还必须辅以严格的管理制约和建立激励机制。没有一套激励制约机制,员工可能会因环境所迫或者一时的工作热情而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但时间一长,就很难保持下去。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奖罚措施,巩固职业精神取得的成果。
总之,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加深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极力转变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企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精心设计策划,分步组织实施,形成机制,常抓不懈,使广大员工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编辑: 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