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煤炭企业应如何抵御市场风险,确保经济正常运行呢?只有积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才是唯一的途径和选择。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专长或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效仿、独具特色的,能帮助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给企业带来较高利润的能力。纵观国内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著名企业,虽然其成功的经验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点都在于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在煤炭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效益差、核心竞争力不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宋局长在09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甚至可以说无核心竞争力”,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极不相适应,很难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尽快培育我局的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培育我局之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一、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国有煤炭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几乎不存在什么竞争,企业自然也就没有竞争力可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很多煤炭企业也着力培育竞争力,但大部分依靠的是价格竞争或客观条件优势等显性战术,同真正参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竞争的要求尚有差距。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高度竞争的时代,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对煤炭企业而言,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市场竞争的气氛愈来愈浓,谁能够适应市场,谁才能够生存。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摆脱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这个现实,树立危机感,强化竞争意识,更新经营理念,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煤炭企业想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认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从长计议,找准位置,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全局上下正在大力实施的“三型六化”建设,以及局党政在09年工作会上提出的“项目兴局”战略,这都是结合我局自身实际,在认真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切实可行地发展战略。通过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会更好地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技能、资产、运作机制的有机融合,促进企业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调、有序和高效运行,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从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二、调整经济结构,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主业专业化水平。
局党政在09年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我局的改革发展面临着“矿井资源不足,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非煤产业发展滞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推进企业的煤炭产业链延伸、提高专业化水平,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和经济布局,促进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无论储量多么丰富的矿井,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煤总有采完的时候。投产-发展-维持-衰老,是煤炭企业基本规律。因此,为避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最终关闭的结果,就必须延伸煤炭产业链,积极促进相关非煤产业的发展。局党政在09年工作的安排部署中提到:“建设东坡选煤厂,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快PVC型项目立项建设进度;调研实施煤矸石烧结砖生产项目,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积极做好煤机重装项目、大型皮带运输机、数控设备加工项目的调研论证”等一系列项目建设规划,正是为了避免因企业经营格局单一而导致竞争力减弱的重要举措。只有以煤炭经营为核心,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调研成果,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加大投入,增加煤炭品种,开发新材料、新型建材、煤机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才能拉长企业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并带动相关非煤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在企业内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有效的一条改革途径。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局一直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也很突出,这都造成了企业的包袱沉重、资源配置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数届局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上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届局领导班子更是把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提高专业化水平”摆在了企业改革的重要位置。在我局《09年经济运行管理办法》中提到“组建矿业公司,规范矿务局、煤业、矿业公司三者关系,加快破产矿井重组,做好非煤企业和生活后勤改制,做好学校、安保等社会职能的移交”,这些改革措施必将会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结构优化,使企业得以做精做强主业,做活做好辅业,不断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大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局党政曾在局科技大会上指出“技术才是我们真正的‘看家’本领,才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杀手锏”。诚然,对我们煤炭企业来说,只有依靠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才能达到提高产量、保证安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目的。因此,先进的煤炭生产、加工技术,是构成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带动管理的再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杜书记就曾在局科技大会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煤炭深加工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正和当前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思路不谋而合。同时,局党政也在09年工作部署中提出,要根据我局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与实践,加快对精洗煤技术、煤矸石烧结砖技术和煤机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随着这些工作开展与实施,必将会在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质量,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事制度不够健全,造成了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相对缺乏,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局党政在09年工作会上就提出了“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加大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井下生产一线工作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这些举措对于我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必将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打造出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由于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管理,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落后、成本控制较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的等突出问题,大大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局党政在09年工作会上着重强调,“要创新经营管理,要把成本管理作为09年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成本管理是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的一剂良药。只有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成本管理考核体系,细化成本考核分管项目,对生产、采购、安全、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成本,确保现金流良性循环,才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运用,形成企业整体经营优势,最终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谋发展。
总之,只有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依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才能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我们企业成为主业精、辅业兴、产业链长、专业性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煤炭企业。
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