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工人报 2011年11月29日
本报讯“科技兴矿实现了企业跨跃式发展,质量标准化建设使得矿井安全系数更加有保障,可干部职工却喜忧参半?”这事听起来可能没人相信,可这“蹊跷”事却真实地在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煤矿发生了。
据了解,该矿于2009年将原采煤三区正式改制为综采一队,上了第一套综采,一下子使原来炮采时每班最少得60多个人干的活缩减到综采时只需20多个人就可以完全满足,不但彻底摆脱了炮采时期的“人海战术”,矿井安全生产也更有了保障。
尝到“甜头”的该矿党政一班人,又在2011年年初,将原采煤二区改制为综采二队,并上马了第二套综采设备。按常理,实现了机械化开采,理应拍手叫好才对,可全矿上下干部职工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按照正常的生产布局来看,如今井下采煤、煤巷掘进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这采掘一线“省”下来的200多号人员劳力该如何合理分流、妥善安置?一时成了矿领导急需解决的“头疼”事。
“不知矿上会不会从我‘开刀’,自己这饭碗还能不能保住?”待分流职工尤其是农合工们整天闷闷不乐的“闹心事”。
“这些职工大都在矿上干了十几年,可以说这儿已经成了他们的家,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持‘过河拆桥’的态度,而是要千方百计,确保这些职工每一个人都有饭吃!”关键时刻,矿长的话语掷地有声,像一缕清泉,润泽了所有干部职工的心田。
随后,该矿党政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两次“人员分流”专题会,层层动员落实,详细部署安排,硬是将所有待分流人员视不同情况均匀安置到了矿属各基层单位。
这人员安置“难题”刚解,“新问题”又紧跟着出现。
究其原因,原来是由于2011年以来,该矿先后投运680和570两部架空乘人装置,安装井下广播系统,为各主要采掘头面接上饮用水并配备净化器和防爆型饮水机,建成多个“爱心”超市,使井下环境大为变样,安全系数再度提升,一度使职工上班出勤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可本身由于机械化的发展,就使人员劳力相对有些“过剩”,现在又引得众人争着来上班;而每个班出煤量、进尺基本又是定量的,进而经常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导致有些职工即便是放弃正常“轮休”时间来多出勤,可收入幅度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相应地水涨船高。
为扭转这一“尴尬”局面,该矿党政又创新思维,巧妙设“计”,将原“弹性轮休”变为“硬性轮休”,此举一出,立即引来全矿干部职工一致认可并拍手叫绝。
“虽然现在井下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井下职工上班还是相当辛苦,况且先进装备的技术操作更是来不得半点闪失与马虎,因此只有让职工休息好,才能保证其安全操作;所谓“硬性轮休”也就是用制度来保证让职工尽可能休息好,有效提高单个时间段内工时利用,使职工在休息时间相对增加的同时,个人收入却相应地提高!可谓是一举多赢!”对此,该矿党委书记一语道破“玄”机。
实习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