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煤化集团网站 2016年5月13日 员工风采栏目
引子:在前不久集团公司召开的文明单位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铜川矿业公司有四位同志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张怀辽、高亚儒、王体文、何万明。本文特展示一位优秀班组长和一位综掘队长,从工作上的点点滴滴,两位矿山楷模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优秀班长张怀辽
一个讷言、敦厚的汉子,初次见面,很难把张怀辽和一个优秀班组长联系起来。就是他,带出一个呱呱叫的班组:上任班长12年,转战13个工作面,曾创造了综采工作面至今无法逾越的单班0.35万吨原煤生产纪录,几乎月月都是生产冠军,12年来,班组累计生产原煤750万吨,取得了安全零事故的佳绩。他所在的班组曾先后被评为铜川市“工人先锋号”,他本人被获得矿劳模、优秀班组长等称号,今年他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他是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柴家沟煤矿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选”班组长,他在没有报名参选的情况下,还是获得了提名和直选“双高票”。 “民选”班组长最知“民主”对自己和班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他的班组,民主的理念可以说渗透在每一个细节,无论岗位定员,考核奖励,评选先进,甚至员工公休,都由班组集体讨论决定。
带兵先知兵,班组22名员工,首先建立了详细的员工档案,对手下员工的个人信息, 他了如直掌。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平均工龄不足三年的年轻团队,攻克了柴家沟煤矿技改首次的综放工作面开采任务,他们在困难中前行,在挑战中奋进,续写了柴家沟创业史上一个又一个传奇。
为确保停机后人员迅速到位,配合紧密,他对每一个岗位工从安全站位,出动时机,操作位置都做了详细规定,经过严格训练,达到了配合严密,忙而不乱,缩短了顺序作业造成的时间浪费。为克服因大倾角造成的设备负荷过大,折损严重的问题,他采取了人员包机制度,按照谁包机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奖惩措施,对设备从使用全过程定人考核,来确保设备较高的开机率。如此,初采阶段人、机、环、管经过了七天时间的磨合,工作面顺利实现了正规循环生产,单班平均割煤达到了3.5刀,日平均产量达到2800吨,开采第一个月,工作面原煤产量就突破12万吨。
12年来,他的班组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共创造经济效益近60余万元,通过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使班组生产成本较大幅度下降,按照区队绩效考核,他们班几乎月月平均收入居区队第一,使员工的团队自豪感不断提升。
如果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那么,作为兵头将尾的张怀辽,无疑就是这个细胞极富吸引力的细胞核。12年的时间,他让一群娇生惯养、细皮嫩肉的员工茁壮成长,变成了一群虎虎生威的矿山硬汉,一支年轻团队彻底改头换面,在班组这个小舞台上,上演了一出令人叹服的变革大戏。
矿山铁汉高亚儒
参加工作以来,27年来从没离开过井下生产一线,高亚儒没有离开过掘进单位,先后担任过下石节矿综掘二队副队长、掘进一队队长、综掘三队主管队长。本人曾先后被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评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特别是综掘三队2013-2015年连续三年掘进任务三连冠,并实现安全无事故,累计掘进进尺6300多米。
2004年,时任班长的他,在风井巷掘进工作任务时,遇到了强含水层,整个工作面像是水帘洞,他带领着全班职工,在冰冷的巷道中打眼放炮、打锚杆挂网子,夏天一身水,冬天一身冰,铁衣难穿!手磨破了扎上纱布再干,肩膀磨肿了垫上毛巾硬撑,雨水、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凝结成前进的号子,拼搏的力量,他们班组还先后承担了214工作面灌浆巷,承接了断层多、淋水大的950车场、450工程,全凭手拉肩扛搬材料、运设备,当年全班掘进进尺1300米,为当年矿井采掘接续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由于工作需要,他临危受命,担任刚成立的综掘三队主管队长。先后制定了“不安全不生产,安全措施不到位不生产,互保联保不落实不生产”的三不标准,落实区队班子成员、班组长、技术员紧盯现场抓安全的责任,靠前指挥生产,把住了工作面敲帮问顶、光面爆破环节,严格监督拉线、定炮眼、打周边眼的环节等重点环节。随后在他的严格要求和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下,区队工作任务、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职工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4年8月,由于下雨,矿选煤楼护提滑坡导致矿井生产受到影响,当时他刚上井,准备回家吃饭,接到抢险任务后,立即带领职工冒着大雨奔赴现场,经过17小时的紧急抢修,矿井恢复了生产。
2015年10月,矿井发生透水,情况紧急。他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暗风井处,当时水深1.5米多,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水中,组织人员安装排水设备,接通管路,当看到水量一点点下降时,他才长长舒了口气,由于排水及时,透水事故得到了及时化解,确保了矿井正常生产。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