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 2016年1月19日 第十五版
时间:元月4日,这是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煤矿顺利实现2015年度安全生产“零”目标后生产的第一天。
地点:井口安全信息站。
事件:井下安全巡检。
一大早7点多,矿长刘星合一声吆喝“下井走……”就把安质科李科长叫走了。15分钟后,记者在井口安全信息站,就听到他与安全信息员的聊天,“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别以为2015年顺利度过,就产生麻痹思想,成绩只属于过去,今天才是安全零目标的开始!”“矿长说得对,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进入罐笼里,李科长说道:“每年第一天您都要把井下转个遍,就不能晚一天吗?”刘星合扶一扶头上的红色安全帽:“能晚一天,就能晚两天、五天,晚到什么时候去?我们要从第一天开始就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地干、兢兢业业地干、脚踏实地地干,才能为2016年安全零目标的实现赢得先机、赢得天道人心……”经过5分钟的直线下降,我们来到了828井下通道入口。“新年好!”刘星合的一句新年祝福,让井底把罐工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紧接着就是把罐工铿锵有力、标准熟练的手指口述,这应该是把罐工最好地还礼。煤矿工人就是这样朴实。
“咱们去哪儿?”李科长问道。“井下哪儿不属于我们?我们绕着煤球转一圈……”刘矿长幽默地回答让李科长心里有了数,毕竟这已不是第一次,往年都是这样。
我们一边走着刘星合一边不时的和工人们打着招呼。从井下828水平和680水平区域、570中央变电所、中央煤仓和火药库,我们边走边看,刘星合却不时地在小本本上记录着啥。
时间刚到12点。刘星合一句“‘护宝人’和‘送宝人’看完了,这下,去看看咱的‘挖宝人’!”“什么意思?”我们有些不解。“‘挖宝人’就是咱们的采掘一线职工,辅助单位职工那是‘护宝人’、‘送宝人’么。”“噢……”李科长拍了拍脑门,顿悟似的笑了笑。
乘坐完架空人车,再步行20来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西一3112综采工作面。这个时间正好是工人们在井下爱心超市用餐的时间。“来来来!你们都坐下好好休息,我就是你们的服务员……”闲不住的刘星合快步走过去一边说着,一边拿过一位职工手中刚打开的碗装泡面,就给里面加起了开水,又送到职工面前,动作的熟练,绝不亚于一个专业泡面的师傅。一阵“折腾”之后,我们也吃完了简单的午餐。“老刘,继续丈量一下我们的‘煤球’?”说话间,他又领着我们从东部到西部,把每个采掘工作面都巡视了一圈,这一路上,刘星合也没忘为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伙计们”当泡面的服务员。
一路上,记者看到他有时给沿路的职工搭手干活;有时跟职工一起进行“三三整理”,给职工讲寓言故事,帮助职工整理情绪;有时与职工交谈,为职工分析煤炭形势,答疑解惑,坚定信心,神情极其乐观。
升井路上,李科长问道:“您为什么不给职工提提要求?”刘矿长拍拍李科长的肩膀:“有时候,‘做’要比‘说’更有用。总提要求会让职工反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情绪,真正去爱护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下午6点30分,我们又走到了680水平。“走,咱从青年坡上去!”刘星合一声过后。只听李科长劝道“青年坡只是用来给井下送风,巷道湿滑、坡度陡峭,实在不好走啊……”“所以咱才要去,抓安全就是要抓细节,抓人不注意的地方……都说这青年坡,只有年轻人才能上去,咱去看看,也挑战一下!”
从青年坡上来,我们头上的汗珠犹如豌豆大小,可刘星合此时的心情却像是拾了宝贝一般,咧着嘴只是笑。我们理解他这笑,是心里满意的笑……
晚上7点左右,当我们再次回到安全信息站,对于安全信息员“刘矿长,为啥每年头一天,您都要把井下转个遍?”的问话时,刘星合用习惯性的动作,再次扶了扶头上的红色安全帽:“一年要是开不了个好头,做不好计划,那这一年就不会有好的收获。每年年初,我们的工作计划,能不能贴合井下实际?能不能以人为本?能不能真正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安全零对零,关键就是这一天……”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