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 2013年8月19日 第五版
算“精细账”过“紧日子”
——王石凹煤矿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侧记
今年以来,陕西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积极采取创新驱动、“拼装”合并、提质增效、固本“延寿”、优选“替身”、适时消费等策略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积极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1—6月份顺利实现了盈亏平衡既定目标。
创新驱动、“拼装”合并
“应用‘钢筋调直机’一分钟不到就可调直一根,不仅大大提升了调直速度,还有效提升了整形质量,废旧钢筋修复率达到了90%以上!”该矿修造厂职工岳晓林说。
该矿不断加大材料回收复用奖励力度,始终坚持每季度定期对职工小改小革成果进行评审表彰奖励,持续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职工自行研制的“卧式压力机”、“钢筋调直机”等创新项目的投入使用,使工字钢、拉杆、锚杆等材料的回收复用率大为提升。
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对能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起草文件、报告等书面材料一律使用废弃稿纸,办公用纸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双面打印;对不能维修的微电脑保护插件、雷管火药箱及设备库积压的报废物料配件进行拼装合并复用,尽可能地降低办公费用及物料配件的投入。
提质增效、固本“延寿”
“同2012年相比较而言,今年仅煤质这一项,前5个月就同比增加了4.5万吨销量,售价也同比升高了23.15元/吨。”该矿矿长解耀明说。
面对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该矿通过加强煤质管理提升市场占有份额,采取强化沟通联系拓宽铁运销售渠道,创新应用“拉运证”,出台司磅、监磅制度,实行动态监管规范地销装运秩序,推行每天下午5点准时召开销售分析协调会等多种策略,在逆势中实现了产销平衡。
采取矿内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能比武、推行技能“传帮带”、选派技术骨干到厂方院校脱产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维修率,尽可能地延长设备、配件的使用寿命,不断加大矿内自行修复设备配件的力度,降低不必要的设备配件外修投入。
优选“替身”、适时消费
“污水站后大坝工程,经现场核实,最终改用建地面车棚的余土回填替代毛石砌体,节省外购土方4500立方米,节约资金8万余元。”该矿规划科科长万新涛说。
面对经营压力加大的现实情况,该矿有计划地实施节能增效,先后用照明效果相差不大、功率仅为105W的新型节
能灯,替换地面各机房原功率为300W的老式照明灯;回收减速机里用过的机油、黄油,替代新油脂复用到钢丝绳、连接螺丝、绞车齿轮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地面室外照明设施开关时间;依据入井人员集中上下班时间,及时开关井下人行斜井巷道照明设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东、西巷各采掘头面正常生产及主辅井、提矸斜井绞车等大型设备的检修时间,合理“避峰填谷”降低电力费用支出。这些都是他们的成功探索。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