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老棚户”的幸福生活
作者:喜顺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5-08   点击次数:
分享:

陕西日报 2013年5月8日 第五版

在铜川矿务局的矿区、社区,你听到最多的就是:“国家政策真是好啊!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子……”“那可不,你现在看看我的房子,夏天通风,冬天保暖。”“现在房子外面下再大的雨我也不用担心了”……

王家河沉陷区治理工程就是棚户区改造工程之一。该治理工程占地6.84公顷,里面居住1100余户职工家属,原居住房屋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木结构瓦房,每户不足13平方米。新建小区规划建设29栋住宅楼,建筑面积9.734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438户。说起当初的拆迁,王家河社区的主任张学海心里满是酸楚。可看到居民们彻底告别住了几十年的危房、简易房,住上漂亮、干净、方便的楼房时,他又是高兴万分。

走进破产最早的王家河矿,记者迎面遇见了一位老人,说起如今的幸福事,她高兴得不得了。“我们一家六口人挤在15平方米的窑楼里生活了一辈子,没想到临老了住进了新楼房……”这位78岁的“老棚户”田凤兰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住的窑楼后面是一堵墙,前面是三层楼,常年窑楼里漆黑一片见不到阳光不说,里面还潮湿,那阵子,想要住个宽敞明亮的楼房那想都不敢想……棚户区改造,小区建成了,社区给她分了一套两室两厅73平方米的楼房,“哎呀,就别提我多高兴了……你看,这房子又明亮又宽敞,现在我早上、下午吃完饭就下楼跟着社区里的舞蹈团学跳舞,心情好得很。”田凤兰老人是矿务局沉陷区治理工程广大受惠者之一。

2004年铜川发生大的矿难时,记者在矿区看到的是大部分矿部的路面在拉煤车的折腾下,坑坑洼洼,连出租车都不愿意去,远处望去矿区的房屋都是灰蒙蒙的低矮建筑物。“如今你看,一群群漂亮的粉红色住宅高楼,一个个社区医院遍布在矿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楼群中。出入矿区再也不用脚穿雨鞋行走在煤泥之中……这棚户区现在已变成了硬件齐全的‘小城市’了。”望着眼前的一切不可思议,离开王石凹煤矿已有20年的郭福子激动地说。

“以前矿区由于公有住房有限,百里矿区就形成了数百个乱七八糟的棚户区。直到‘十五’末,铜川矿务局(铜川矿业公司)依然还有23000多户棚户房,72个棚户区。有的职工甚至连居住棚户区的条件都没有,在山坡上掏个土窑洞或山下搭个土坯房屋,经历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后,都成了破烂不堪的危房,给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给社区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局领导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项目资金……”随行的铜川矿业公司宣传部部长李德强向记者介绍说。

矿区住房有了保障后,和谐的矿区使群众的娱乐项目也多了起来。他们自发组建了自乐班、豫剧团、秦腔团、舞蹈团、太极拳队、太极剑队等,人数就达万余人。

链接

铜川矿务局建局初期,由于公有住房有限,许多矿工自建土坯房、油毡房,一住就是几十年,于是,百里矿区形成了数百个棚户区。直到“十五”末,铜川矿务局依然有23000多户棚户房,72个棚户区。“十一五”期间,铜川矿务局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投资了13.45亿元,现在沉陷治理工程已竣工住宅楼149栋,建筑总面积717914平方米,安置居民9893户;建设经济适用房10栋,建筑总面积76942平方米,入住居民813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开工住宅楼84栋,规划建筑总面积715998平方米,可安置14824户居民;廉租房建设已开工16栋,规划建筑总面积71508平方米,可安置1416户居民。5年时间,铜川矿务局建设的单元楼住宅面积,超过了之前50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编辑:郝 龙


上一条:新闻送阅件第四期
下一条:陕西工人报:下石节矿“四防”筑牢安全根基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