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川日报 2013年元月23日 第二版
本报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与中国能源报社联合举办的“寻找中国最美矿山”大型公益活动颁奖仪式上传来喜讯,下石节煤矿在全国300多家参选矿山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最美矿山”荣誉称号。在最后评选出的百名“中国最美矿山”中排名46位,是陕西省3家国有煤矿获得者之一。
近3年来,下石节煤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文化力发展生产力,推动了创建“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朝着高标准、深层次迈进,企业的发展力、创新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生产规模化、效益最大化、人居环境园林化的发展道路。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4.42亿元提升到了2012年的5.87亿元;经营利润从2010年的亏损1871.86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盈利6450.80万元;职工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64988.76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2万元;原煤产销量从2010的191.32万吨提高到2012年的196.67万吨,完成了全年经营计划的109%,连续7年实现安全“零”目标;连续5年实现了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零”目标;连续4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经营利润计划指标。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矿、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二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环保优秀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煤系统文明矿、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全国最美矿山等荣誉称号。
安全之“美”为发展奠基
该矿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以“严”字为首抓安全,从完善安全管理办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入手,为企业发展奠基。实行了“三三整理”、安全互保联保制、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法、全员风险抵押制、领导下井带班制、领导包保区队制、区队长示范区、“线长”负责制等安全管理办法,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无漏洞、无缝隙、无盲点。强化以“九定、十二查、五带、五拓展”为具体要求的干部走动式管理,形成了严格的责任追究体系,消除管理“盲区”。牢固树立“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促进了质量标准化达标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开发了隐患管理系统和手机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了领导层、管理层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全面推行“671011”安全文化工作法,拓展了安全文化理念意象群,建成了井巷文化通道、安全文化长廊等提醒式景观,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科技之“美”为发展领航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科技兴矿战略,有计划地实施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先后开展了深孔预裂爆破试验,北区回风侧巷道支护合理参数研究、瓦斯预抽等科研项目,建成了矿压监测系统、地面井下立体瓦斯监测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和矿内信息传输系统等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以数字化监测、监控实施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实施的煤层大断面锚网加锚索等多种支护形式,有效提高了巷道支护强度和一次成巷能力。坚持开展科研项目攻关,30项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和全员创新活动,通过矿上鉴定的创新项目达235项,表彰奖励54项,诞生了该矿建矿史上第一个职工名字命名的科研项目“留军排水法”。同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根据3—2#煤层的地质条件,经多次调研论证,在2301工作面应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回采技术。该设备一次采高2.7-5.8米,截深0.8米,可以减少采空遗煤、有利于防灭火管理,减少顶板矸石混入,提高煤炭质量和生产效率。
管理之“美”为发展提速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多年来,下石节煤矿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打破常规,求新存异,通过“调整、优化、转换、减负、挖潜、拓展”六方面措施,深化改革,细化管理,提高效益。“调整”就是调整生产结构,先后撤销5个落后工艺的采掘工作面,形成了“一井一面”集约化的生产布局。“优化”就是优化管理机构,推行减人提效,优化劳动力结构。“转换”就是在全矿推行责、权、利相统一的盈亏机制,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减负”就是实行主业、后勤双轨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快社会化管理进程。“挖潜”就是建立以生产技术为中心的全员成本管理体系和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费用转化。“拓展”就是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拓展市场,坚持产运销全过程的煤质管理。同时,该矿在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还将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作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的有效手段,加强各类经营指标的考核、监督和控制,深化细化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全员创新、科研攻关、小改小革、增收节支、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加大自制加工、回收复用力度,抓好煤质增收和销售工作,对采煤区队实行了含矸、全水超标扣产量,原煤产量与工资挂钩的管理办法,使该矿的商品煤发热量始终保持在5200大卡以上,全面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文化之“美”为发展铸魂
2012年,该矿顺利通过了全国煤炭行业企业文化示范矿验收,响亮提出了“以文化铸魂、以文化塑人、以文化聚力、以文化助推”的发展思路,打造了具有蛇山特色的品牌文化,将企业文化全方位融入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了“12345”文化体系。1即:以“奋”字型为表现形式的循环管理模式支撑系统;2即:6S行为养成、《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两个引导”体系;3即:确立一个共同愿景、坚持一个核心理念、打响一个企业品牌;4即:以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为核心的四个分项文化建设体系;5即:干部走动式管理、“四项技术”应用、“双述双练”、“五精”管理、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通过确立岗位价值核算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实行星级员工考核,全力推行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岗前十步曲”、“双述”活动等安全文化创建水平,严格落实“三三整理”、“三工转换”激励机制、准军事化管理等制度,全面应用了“四项”技术管理,开展了创建“五精”管理示范岗、示范头面和样板工程等系列活动,逐步改变了煤矿工人的形象,使员工们对企业文化有了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铸魂。
民生之“美”为发展聚力
多年来,下石节煤矿党政始终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真心实意解决职工问题、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改善职工生活环境为准则。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强化职工安全教育,注重职工素质提升。在地面,先后投资完成集中供暖工程、天然气入户工程;加快滑坡区域搬迁、插建楼建设、廉租房室外配套建设,实现了低碳环保生活;今年3月份,当得知矿区一个家庭出现了两个癌症病人,生活极其困难时,矿党政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捐款,捐款金额达到了39510元;修建改造了职工食堂、女职工澡堂、文化广场、职工书屋,还为700多名退休职工进行了免费体检、为一线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送生日礼金、组织240名干部职工外出进行旅游疗养等实事、好事;组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20余场次、文艺演出12场次,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了矿灯自救器超市和地面视屏监控系统;在井下,建成了7个井下超市,增设了烤箱、饮水机,安设了5座环保厕所;为方便综采队职工上下班,还在西北地区首创了井下骑自行车代步的作法,在2301进风巷、回风巷配发了自行车,铺设了专用的自行车道,将原来的职工步行30多分钟才能进入工作面改为用自行车10分钟就到的良好局面,大大节省了职工的体力,全面提升了职工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绿色之“美”为发展高歌
节能减排走绿色开采之路,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该矿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项目,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用科技唱响了一曲悦耳动听的绿色之歌。为了让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由“包袱”变成了企业发展的“财富”。该矿通过建成瓦斯发电厂、免烧砖生产线、改造生活污水厂和安装变频调速装置和实施植树栽花种草“绿化工程”等项目,基本解决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又针对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破坏,率先实施了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将开岩巷道生产中产生的矸石,经破碎机破碎后,通过高压胶皮软管直接输送进老空区、老巷进行填充。减小高抽巷出矸难度和矸石拉运环节、拉运时间,提高高抽巷掘进速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使老空区能够填充严实,减少了采空区漏风,保护了煤柱,杜绝了落山瓦斯积聚、超限等现象,保证了矿井安全,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回采率。还在井下各采掘头面实施了净水(可饮用)供应项目,让职工在井下干完活能洗干净手,喝上一杯热茶或是吃一碗泡面这件奢侈的事情变得稀松平常;并在井下人员密集枢纽区域正式投入使用的环保流动厕所,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将“绿色”概念嫁接到矿井安全生产的角角落落。同时,该矿还大力实施废水处理工程,对原有的生活污水厂进行了扩保质改造,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并对矿井水进行了综合利用,将矿井水用于井下防尘、矿区绿化、净化等工作,大大减少了矿井水外排,使矿井逐步走上了安全与生产、效益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