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铜川日报头版头条:铜川矿业公司实施民生工程纪实
作者:李德强 王 莉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7-27   点击次数:
分享:

铜川日报 2012年7月26日 头版头条

矿工如今“晒”幸福

——铜川矿业公司实施民生工程纪实

(李德强 王莉)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粉妆出镜秀美靓丽;一处处文化广场喷泉流彩,魅力四射让人惊叹;职工澡堂赛过城市浴场,水电气暖齐全的住宅,还有时尚的私家车以及浑身洋溢着自豪与骄傲的矿工。

当退休回乡的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老矿工曲金川再次回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变化太大了,这还是过去的煤矿吗?!”

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这个有着近六十载辉煌历史的老牌煤企,近年来通过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使职工家属体面生活,感受尊严,体味到了美好和幸福。

干上幸福活

如今的煤矿千尺井下,再也不是过去人们心目中以黑灰基调为主的傻大黑粗的旧印象,取代而之的是标准化的井下巷道,规范化的井下管理,人性化的井下设置。如果你来到千尺井下,映入眼帘的是霓虹闪烁、五彩斑斓、敞亮整洁。上下井,可以乘坐地上人车或者架空人车;休息时,井下超市、洗漱热水、卫生间,一应俱全。工人们说,现在班中可以喝上纯净水,吃上热乎饭,和过去相比,我们真是干的幸福活。

与此同时,激越唯美的文化长廊将“安全文化”融入“情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千米井下,一曲曲美妙的音乐和亲情祝福,句句暖人肺腑,让人体味着快乐工作的乐趣和激情。现在,全公司8对生产矿井全部达到全省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其中有两个矿井达到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随着井下装备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得到提高。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等六大系统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本质安全建设,深入推行“五精”管理,推广应用“定置、标识、编码、看板”四项新技术,开展“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工作,落实干部走动式管理,全面推广精品采掘工作面、精品硐室、精品机房、精品线路等精品工程,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踏上幸福路

成立于1989年的铜川矿业铁运分公司自营铁路全长81公里,坡多、弯道多,区间最小曲线半径198米,坡度达到30‰,沿线无人看守道口就有40处之多,这在全国铁路史上比较少见。20多年过去了,铁路线路老化,设备相当陈旧,板结凝固突出,枕木腐朽严重,运输条件复杂,空车上行难,重车下行也难,其难度全国煤矿铁路少有,堪称“小秦岭”。

从2009年开始,铜川矿业公司党政先后投入千万元,对桥子梁、王石凹、金华山隧道进行了加固清洁改造。如今的隧道是道床明净,两边整洁,灯光四射,成为矿区铁路标志性建筑。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事故多发的无人看护道口架起了天桥,安装了护栏、防护网;投资百万元对铁路沿线所有道岔、钢轨、水泥轨枕进行了更换,铁路线路完好率达到98%。如今,放眼望去,锃亮发明的铁路、洁白如玉的路石、水泥铸成的枕木,让人真实感受到企业的巨变。

不仅仅铁路,还有矿际道路。2011年,公司投资3036万元修建了徐家沟—金华山—王石凹道路;投资1323万元对陈家山矿区公路进行改造,解决了职工家属出行难的问题。投资4188万元对陈家山、下石节、金华山家属区、铁运公司铁路沿线、鸭口职工休闲广场进行绿化、改造;投资616万元对梅苑小区进行小区景观改造、文化园建设、排水管网修复和供电升压。投资997万元,为26个单位的工业广场、要害部位、成规模的家属区安装540个摄像头及配套设备。“天眼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单位内部治安防控水平,维护了矿区的和谐稳定。

住进幸福屋

东坡矿75岁的薛福清老太太从领导手中领到新房钥匙时激动地说:“我家在低矮潮湿的20平方米的房子里已经住了30多年,想到马上就可以住新楼啦,高兴地做梦都在笑。”老人激动地双手合十,不停地表示感谢,嘴里连连说着“老幸福、老幸福啦”。

从1955年铜川矿务局成立,到2005年的五十年时间,矿区单元楼、简易楼、平房等公有住宅面积共计129.64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仅7.86平方米。许多矿工在茅草屋、油毡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也有的矿工依山打窑而居,形成数百个脏乱的棚户区。“十一五”期间,铜川矿业公司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总投资13.45亿元,五年间建设的单元楼住宅面积,相当于前50年建筑面积的总和。人均住房面积从7.86平方米提高到了12.67平方米,增幅达61%,实现绿化面积19.68万平方米。去年继陈家山、王石凹、下石节三矿职工用上天然气锅炉取暖后,铜川矿业公司又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东坡矿、金华山矿、机关、西山、建安社区天然气供暖改造工程,实现了出煤不烧煤,让职工都用上清洁能源。

2008年分配到王石凹矿的大学生苏文超,2011年仅花3万多元就住进了73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单元楼,水、电、气、网齐全。小夫妻俩感叹地说:“从河北理工大学毕业来到这里三年多,看到了矿山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铜煤人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美景,煤矿不再是以前想象的那么艰苦。我们要扎根在这方热土,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激情,在这里放飞理想!”

“让我们那些曾经蜗居在土坯房、油毡房和土窑洞的矿工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让我们年轻的矿工们,感受今天的现代化矿区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这就是铜川矿业公司党政班子的共同心声。

喝上幸福水

凌晨四点,铁桶、朔料盆、锅等盛水用具排成长蛇阵。接水时你挤我抢,争先恐后,互不相让,最激烈时发展到争吵谩骂甚至打架。

炎炎烈日,矿山救护队的救护车、各井口自制的水罐车、居民群众的拉水车排成长队争相到水库拉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亚于“淮海战役”。

这就是昔日矿区吃水难、用水难的真实写照。

2009年4月28日,由地勘公司负责施工的矿区第一口奥灰岩深水井在东坡矿家属区开工,标志着铜川矿业公司为解决矿区吃水难问题,掀开了由浅部取水到深部探水的历史新篇章。同年12月28日,东坡矿职工家属在凛冽的寒风中开心地笑了,冰凉清澈的井水流进了职工家中,淌进了家属心中。随后,徐家沟矿水源井出水,金华山矿水源井竣工投运,王石凹矿、一五三厂水源井陆续开工……公司党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润泽矿区、造福乡梓”,先后投资1367万元为东区“五矿一厂”打深水井5眼,解决了困扰东区职工群众几十年吃水难的问题,让职工家属都喝上了幸福水。

2011年还投资983万完成王石凹矿、陈家山寨子沟家属区供水、排水改造;继投巨资改建陈家山煤矿储煤场后,又投资860万元封闭王石凹矿储煤场;投资1527万元建设金华山矿储煤场防风抑制网,减少了扬尘和低空污染。完成了沮河水源保护重点项目—陈家山、下石节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改扩建和矿井水处理系统,工程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800吨。相继投资6535万元,新建和改造了8个污水处理站。截至目前,全公司郊区9个生产单位,全部实现了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使得矿区的天更蓝、水更清。

活出幸福味

“我坐上了飞机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觉,心里感谢企业的关怀和爱……”下石节矿矿工张吉哼唱着自己编撰的小曲,享受着企业增效带来的快乐。

这一年,铜川矿业公司投资1100万元,对15个医疗卫生和离退休机构的硬件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提升了医疗卫生和离退休机构的服务能力。在全矿区进行免费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使得矿区内全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定期对矿区饮用水源、食堂、澡堂、单身宿舍、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全年无一例食物安全事件发生。对职工及特殊人群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在岗职工进行健康普查;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利用健康查体车深入到矿区一线对2000余名矿工进行尘肺病筛查,提高职业健康防护水平。有计划地分批组织1226名优秀职工外出疗养,让职工开阔视野、品味生活。建成了铜川市第一家具有世界先进影院设备、同步观赏的3D影院,是矿区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全新阵地。投资亮化、美化了矿工俱乐部。成立了百人军乐队和百人合唱团,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第二届“乌金杯”职工运动会。2011年被评为全国煤矿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近年来,每当“双节”来临,铜川矿业公司就会从上到下开展“送温暖”活动。“秋季助学”、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坚持不懈。2010年为10464名家属临时工发放了生活补贴,2011年又有2582名集体企业未参保超龄矿山老临时工相继领到了生活补贴卡。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仅是对他们过去劳动成果和历史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的肯定。让这些曾经为铜川矿业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当矿工发自内心找到铜川矿业公司的党政领导表示感谢时,他们却说:所有的成绩就像一朵美丽的白云,如果你坐在上面,就会重重地摔下来。可是你在远处欣赏,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愉悦心灵,感受幸福。——这也是领导班子对幸福的最好诠释。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陕西日报:铜川矿业公司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下一条:陕西工人报:“三变”变出新天地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