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面上班人员印象中,这三个月时间,他们上下班可算是“很不正常”;在井下作业人员眼中,这90多个日夜,他们的行踪可谓之“神出鬼没”。
整个四季度,工作,时刻争分夺秒;来去,时常步履匆匆。这就是他们——守护王石凹矿2011年度“百日安全活动”顺利收官的特别督导组全体成员90天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只是从每天早上能否准时到办公室来评论他们是否按时上班,那他们绝对属于时常迟到的一类,因为你极少能看到他们准时上班,反而会时常看到他们在早上9、10点的时候才双眼布满血丝地升井、洗浴,姗姗来迟。
如果你仅是看每天下午是否能按时下班签到来判断他们是否早退,那他们绝对属于经常中途早退的一类,因为你很少能看到他们正常准时下班,反倒是经常会在晚上8、9点的时候才看到他们拖着乏困的身躯升井、吃饭。
他们分别是由特别督导组组长王石凹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田战强、纪委监察科科长蔡爱功、劳资科副科长赵庆锁、安质科信息站站长王铁友和组干部副部长田治峰。虽然组员寥寥数人,却是该矿为确保“百日安全活动”圆满完成,根治各级管理人员、特殊岗位职工思想麻痹,精神放松等各类安全“隐疾”,有效保证矿井安全“零”目标顺利实现最为有力的“杀手锏”。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们人人都可算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黑脸包公”,个个都是心细如发,善查隐性难题的“安全专家”,是秉公执法,敢解顽疾固瘤的“铁腕战士”。
每次督导他们从不按部就班,而是多方研究思考,采取不定时“突击行动”,不动声色“便装扫荡”,将隐患放大,将问题深化,紧盯各级管理干部、特殊岗位工种上岗履职情况,细查职工行为规范执行落实情况。他们的“行动”时间基本上选择在四点、零点班班中入井人员精神不集中、易犯困时间段;为便于工作,他们经常是家在矿上,晚上也不回,就在办公室凑合,只为可随时方便下井督导多消灭些安全隐患;家在异地,周末也不休,只为可以多处理些因要经常下井而落下的日常工作;行动最多的要数零点班,后半夜行动,而此时正值天气最冷时,从暖被窝中出来更换作衣入井,经常性的冷暖交替极易让人发生感冒,组员田治峰就因此在患上感冒后,硬是这边吃药刚见好转,那边再次入井又立马复发,前后折腾了十几天还未彻底治愈。
每次在井下督导,他们每到一处都仔细排查,每到一地都认真询问,在最细微处下功夫,在最易忽视处下力气,从一个工作面到下一个工作面,从一条巷道到下一条巷道,基本上平均每次都要“急行军”十几里路,谈起督导组整个季度走过的路程,组员赵庆锁和王铁友有些自嘲似地笑着说:“往年冬季这个时候我们这身体多少都要发福,可今年却整整瘦了十几斤!比人家专业塑身效果还明显!”而对于督导组副组长蔡爱功来说,脚底磨起的一层层茧子,穿烂的十几双袜子则更是最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证明。
虽然整整三个月毫无秩序的工作生活,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引发组员们常常食欲不振,可他们深知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使命之神圣,因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虽然他们个个分别担当着各工作岗位的重要角色,又适逢年底,工作繁忙程度不言而喻,可即便这样,每月入井督导的次数却在持续增加,10月份19次,11月份20次,12月份截止27日22次,先后纠正违章违纪人员52人次。
眼看着“百日安全”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他们更是没有一丝一毫放松警惕,27日下午四点下井督导,上来吃饭时已经晚上9点多,却还边吃边相约第二天早上5点准时下井,他们说: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吃完饭,他们的身影又匆匆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实习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