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筑防线 安全生产促发展
玉华煤矿安全生产纪实
孟夏的玉华矿区,到处郁郁葱葱,高高耸立的井塔像刚强威武的卫士,时刻守卫着矿井的安全,在该矿候罐大厅的大型电子屏上醒目的显示着到5月31日该矿已连续安全生产746天,这对于即将迎来十岁生日的玉华矿干部职工来讲,是一份珍贵而厚重的礼物,这份礼物来之不易,这份礼物是玉华干部职工发扬 “每日思变求进,每人坚韧力为”的企业精神,精诚团结,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得来的,这不是成绩,这是玉华人历时两年多来对安全生产实践的诠释。
转换观念筑牢安全生产基石
人们常讲: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认识是工作的指南。只有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才能强化筑牢安全生产基石。近年来,在安全理念的形成和养成上,玉华煤矿党政领导着重从“先、严、新、同”上抓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发展。“先”就是坚持预防为先,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人本理念,把预防作为抓好安全的首要工作,现代安全管理思想认为: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与事故整改产出比的比例为1:5,前者远远高出后者。做好一份的预防工作,往往会产出千分的效果,所以做好预防就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其次是“严”: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矿生产,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所以一切工作要树立“严字当头的观念,在管理上做到安全管理严在干部、现场管理严在规程、行为管理严在细节;三是“新”:就是在安全管理中要敢于和善于打破自己的惯有思维模式,勇于学习、借鉴、吸收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实践创新好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四是“同”:上下同心,强化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把矿井成立10年来发生的事故中精选出典型事例,编印了《典型事故案例汇编》,利用广播和电视、黑板报进行宣传教育,并下发基层单位,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同时还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操作规程”竞赛、救护技术比武、救护知识讲座、安全大检查等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使“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矿区的稳定和谐,没有安全就没有玉华的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成为全矿的共识。
完善机制构建安全“运行链”
为确保安全“零”目标实现,该矿结合实际,完善机制,建立了“关口前移,安全考核,风险共担,安全督察,筑牢底线”的安全工作“运行链”,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严把“三关”。严把职工“入矿关”,即:把好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素养、工作经历以及思想政治关口,确保把最优秀的人员招收到需要的岗位。严把“上岗培训关”。即:必须经矿安全教培中心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取得上岗证以及技术操作证方可上岗。严把“安全操作关”。以“五精”管理为途径,制定每个岗位流程标准,开展流程化管理工作,全面规范各工种岗位标准和操作要领,深入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以及“岗位描述”工作,对各管辖区域的岗位工种,进行精细化流程考核,达到岗位工种和工作环节的流程化运作,使全矿职工岗位技能和安全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其次,推行安全效益化。将安全责任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采掘生产区队和生产辅助单位的领导干部30%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制度,机关科室、副总及矿领导的工作绩效分别与包管区队安全挂钩,形成了以安全为前提的经济分配机制,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三是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率先实行全员安全风险金抵押,每名员工以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在考核期内发生工伤以及安全事故,罚没安全风险抵押金,并重新补交安全风险抵押金,未发生工伤和事故的单位全体员工,按照安全风险抵押数额全额奖励,各基层区队在此基础上开展班组联保,若班组中有一人违章或出现工伤,全班组风险抵押金下浮或扣除,大大增强了每个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四是建立安全督察制度。成立以纪检、组干和劳资等部门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督察组,按照矿重点安全工作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确定安全督察任务和范围,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察。安全督察组上督查矿领导,下可管各级干部和职工,“有权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立即停止,有权对违章违纪人员现场开具罚单,有权停止违章人员的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各项安全制度、措施的贯彻落实。五是实行重大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发现重大隐患的举报人员给予重奖,对出现重大隐患的单位重罚,并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六是形成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的长效运行机制。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坚持每周2次到分管分包的区队参加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风险评估会,对生产作业现场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提高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保障生产现场安全无事故。由安监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汇集各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在矿长安全办公会上落实措施、落实人员限期整改完善,确保了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
突出重点夯实安全基础
“一通三防”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该矿党政深刻认知“一通三防”管理关乎矿井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一是按照建立瓦斯治理示范矿井要求,建立健全了矿井“一通三防”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了管理职责,提升了管理效能。二是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实施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网络优化解算,按要求定期对风井主扇技术性能和通风能力进行测定,采掘工作面均实现了瓦斯电闭锁,按期封闭了1412工作面、1420工作面、1413工作面等3处小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管理基础牢固,管理科学,安全可靠。三是加大瓦斯治理和防灭火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目标措施,紧紧抓住采掘布局、通风系统、瓦斯抽采、安全监控、现场管理等五个重点环节,积极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该矿先后建成投运了五套瓦斯抽放系统和煤层瓦斯压力含量测定实验室,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抽放和区域瓦斯预抽,矿井保持了“掘、抽、采”平衡。加快了矿井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先进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先后投运了先进的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KJ90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电话通讯系统等先进的安全监测监控技术,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构筑了新的保护网。应用注凝胶、灌浆、注氮、注“三相泡沫”、喷洒阻化剂等技术手段,切实把防灭火措施落到了实处。四是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修订完善了矿井防治水应急预案,完成了矿井排水系统改造方案,狠抓了以综采工作面为重点的防治水管理,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该矿党政坚持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途径,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制定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实施方案,分步骤实施了达标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将标准化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和督促落实。严格执行“四位一体”安全质量检查验收开工确认制度,突出动态达标和过程达标,坚持五天一小查,十天一旬检,月底检查验收。根据质量标准化评优评差结果,加大安全质量结构工资比例,严格兑现奖罚。通过在全矿实行质量不合格不予结算,并按生产事故追查有关人员责任等措施,矿井七大专业质量标准化工作始终保持了一级标准,夯实了矿井建设发展的根基。2011年被陕煤化集团公司授予瓦斯治理先进矿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以“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为切入点,在各生产、辅助单位大力实施以创建特色安全文化活动为内容的“双述”活动,在井下各工种及岗位中,深入开展了“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规范各工种岗位标准,规范岗位操作要领,提高职工安全操作的能力。实施以“岗位描述”为重点,全面提升职工岗位操作技能的素质工程,在井下各岗位开展流程化管理,每个岗位制定岗位流程标准,管理人员当班对各管辖区域的岗位工,进行精细化流程考核,逐步完成了岗位工种和工作环节的流程化运作,使全矿职工岗位技能和安全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科技创新助力安全发展
该矿党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率先发展的助推器,积极实施“科技兴矿、科技兴安”战略,不断提高矿井的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是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等科技含量高的矿用科技产品,用先进技术推进安全发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以千兆工业以太网为平台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管理中心,形成了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自动控制、工业电视、综合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管控体系,提高了矿井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瓦斯治理方面,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了五套永久瓦斯抽放系统,满足了矿井的瓦斯治理要求。在矿井防灭火方面,应用注凝胶、灌浆、注氮、注“三相泡沫”、喷洒阻化剂等新技术,提高了防灭火效果。同时,采用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及可疑地点各类气体进行分析,指导防灭火工作。在综合防尘方面,对井下生产区域、综采工作面架间安装了自动喷雾装置,实现了移架、放顶煤同步喷雾,有效降低了风流中的粉尘浓度。二是安装运行了安全智能巡检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和“小改小革”等“五小”活动,特别是职工对掘进工作面扒斗机技术革新改造,提高了安全效能和生产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深受掘进生产一线职工的欢迎。四是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在科研院校的密切协作下,推广应用了井下软岩巷道底鼓治理新技术,对工作面切眼锚网梁复合支护、采空区“三带”分布及瓦斯采前预抽、卸压抽放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探索。开展了焦坪矿区高瓦斯坚硬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水力致裂弱化综合技术研究、巷道锚索强力支护技术研究、二盘区无煤带含水层富水性以及矿井防治水工作研究等,取得了实践效果,多项研究成功荣获陕西省、集团公司和铜川矿业公司科技进步奖。
坚定信心催发奋进步伐,管理创新助推安全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强自信、勇于拼搏的玉华人将乘铜川矿业改革发展、腾飞跃进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瞄准“十二五”规划蓝图,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工作思路,坚定科技进步、科技兴安战略,为建设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富裕新矿区再创新佳绩。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