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陈家山煤矿在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上,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促进职工岗位安全技能提高,为建立一支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安全培训教育是培训本质安全人的重要途径。该矿充分发挥“四级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开展了岗前培训、班前培训、安全复训和全员每月的安全培训教育。对于培训不合格的职工,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为止,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增强了职工自保互保的自觉性和安全责任意识,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矿工会充分发挥群监作用,形成班前讲安全、班中查隐患、班后抓整改的群监工作机制;同时,在井口设立了群众安全接待站,用事故案例教育“三违”职工。在“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活动期间,该矿通过开展送安全鞋垫、安全文艺表演、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不同形式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引导职工重视安全生产,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推动了矿井安全文化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为了使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根植于每位职工的心灵深处,矿还制定印发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制度汇编》等书籍,不断强化职工对安全文化理念的认知程度。创办了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长廊”,采用职工全家福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用寓意深刻的文字,人文气息浓厚的温馨画面,将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目标以及领导寄语、亲人嘱托等展示给职工。同时,把安全警句、格言、行为规范布置在职工升入井行走的文化广场、矿灯房、候车室、井下巷道等地点,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体会到安全和谐的氛围。
为了利用安全文化来改变井下环境,用井下环境的变化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该矿在井下铺设了地砖,布置了防火材料的假树假花景观,突出人性化管理,在采掘工作面和扩大区候车室建立“井下超市”、配备了班中食品、设置了防爆饮水机,井下工作环境全面改善。这些安全环境建设,唤起了矿工对生命的珍爱,使他们更加注重安全。近两年来,矿井安全文化实现了由井上向井下延伸,由外在宣传向职工内在认识的转化,引导了矿井安全发展的方向。
通过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陈家山矿“三违”行为大幅度下降,矿井连续六年保持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标准,取得了安全生产1000天的喜人成绩。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