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企业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企业管理
【科技之春征文】王石凹矿“创新集体”成长记
作者:雒捷 网上投稿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4-19   点击次数:
分享:

“创新集体”成长记

——记王石凹矿“技术创新”先进集体

近日,在王石凹矿2013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该矿修造厂被授予“技术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朵绽放的创新之花,在当前企业面临煤市“寒冬”的严峻形势下,更显的不同于往时的美丽耀眼。然而,他们是如何克服内外部不利因素,如何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如何让创新的种子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继而灿烂绽放呢?

精心育土 让创新的种子落地生根

创新是一粒金色的种子,只有埋藏在“沃土”方能生根发芽。为让创新的观念深入大家的心中,增强大家对于创新的理解,激发创新热情,营造出一个有利创新发育的良好环境。该厂积极从理念灌输、思想引导、落实创新成果抓起,不断丰腴创新的土壤。

万事开头难,初听说技术创新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词时,大家伙不免有些忐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嘀咕:“这么高端的东西,咱们这些只会舞钳弄锤的人能干的了么”。“就是一听就是高科技,咱可不行”……为打消大家伙的这种疑虑,该厂充分利用集中专题培训、班前会学习等时间段,由区队技术员、跟班干部轮流为大家详细讲解创新是什么?如何创新?使大家充分理解了只要能够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改进,能够取得比现在更好的实际效果,哪怕是小小的改进,都算是创新。这一下有效增强了大家对于创新的理解,拉近了职工与创新的距离,使得创新成为人人可及的事情,有力的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开展。

同时,该厂根据《王石凹矿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出台了《王石凹矿修造厂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只要是谁先提出来的,就以谁为第一发明者,切实使职工享用自己的创新成果,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为推动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氛围。

丰富养分供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

创新是一株希望的幼苗,只有吸收丰富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为此,该厂先后采取强化技能培训、广搭练兵平台等方式,不断丰富创新载体,将实践与技能有效结合,不断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为创新的幼苗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

技能水平的高低是提高技术创新的坚实保证。针对职工中存在的文化水平高低不同、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强弱不等的现状,该厂采取有针对性、分层次、分批次的进行区队培训,一年来,先后组织钳工、车工、电火焊工等培训20余次,极大的促进了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该厂紧紧围绕企业“增收节支”活动,在职工中大力开展“学习一门新技术、掌握一项新技能、提出一条创新建议、完成一项技术革新、转化一项新成果”的“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活动,组织大家围绕厂区重点项目和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广泛开展“小改革、小建议、小发明、小核算、小改进”的“五小”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职工中掀起了“比技术、比创新、比节约”的热潮,先后涌现出了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一个个生产技术难题的职工王铁辉,为企业节约大量生产材料费用的杨济平、张延峰等多名创新好手。

辛勤付出 使创新的花朵灿烂绽放

创新是一朵待放的花苞,只要甘于付出,待到时节到来就会灿烂绽放。“任何创新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都是经过数十次、上百次的失败后才取得的”,这是该厂创新大户岳晓林的话,也是集体的心声。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一个苦差事,每一次创新都要付出无数辛勤的汗水,耗费大量的心血,这其中的艰辛是常人所无法坚持和承受的。但他们毫不畏惧,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奋勇向前,只要创新成果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被采用,能为企业应对危机做出贡献,任何的累与苦都能克服。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由于该矿经过50多年历史开采,井下地质条件越发复杂多变,生产材料消耗大,旧材料修复利用难度大等实际情况,该厂紧紧围绕矿井阶段所急所需,积极发挥团队优势,广集全员智慧,组织人员克难攻关,找准切入点、抓住重要点、破解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点。先后研制成功了修复各种弯曲变形锚杆、拉杆,且修复率达90%以上的“钢筋调直机”;对各种生产材料配件进行整形加工可移动式“卧式压力机”;省时省力的好帮手“帮锚铁丝制作模具”等一系列经典创新之作,为推动企业在逆势中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郝 龙


上一条:下石节矿一季度“三高两降”实现“开门红”
下一条:【科技之春征文】玉华矿技术创新解难题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