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矿区铁路因为动力牵引更替,带来技术创新热潮;因为内燃机车换代,引发技术创新集群。让铜川矿业煤炭运输大动脉提升了运输能力、增添了安全畅通无阻后劲。
铜川矿业铁运分公司机务段三里洞折返段——这个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所管辖的最大的国有煤矿铁路运输企业内燃机车科技创新的“集散地”,在 “黄金大通道”上奏响了“科技强路”的奋进汽笛。
乘务员——技艺娴熟
这是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他们曾经是驾驭蒸汽机车的功臣,伴随着蒸汽机车的“退役”,他们登上了内燃机车,成为驾驶新型动力牵引机车的“主宰者”,在运煤铁道线上成就者自己的“技术之梦”,为安全发展竭尽全力。
他们既有日夜与内燃机车牵手、在乘务员这个关键的岗位上工作25年、连续实现趟趟行车无事故的“最美员工”——张阿鹏;又有从风里来、雨里去、顶严寒、冒酷暑摸爬滚打出来刘建军、王宏建、刘俊宏;还有年轻有为的王鹏、王巍。
这些铜川矿区铁路的乘务员多次荣获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称号,多次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双述”大赛之中连连夺冠,崭露头角。这样的“技术强人”、“岗位能人”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闪光之点,他们是矿区铁路的“好司机”、“大明星”。
检修库——装备精良
走进写有“安全第一、精检细修”三里洞折返段检修库,技术创新之风扑面而来,“红黄绿”相间的地段色标映入眼帘,所到之处各相异,所见之处各不同。
这个经改造扩容、并于2012年底使用的内燃机车检修库,过去能容纳两台内燃机车辅修,如今增至到了4台。在综合实验室,“手动式喷油器试验台”、“喷油泵试验台”、“全自动喷油试验台”、“极限调速试验台”一应俱全。尤其是全自动喷油器(泵拆装机),不仅摆脱了以前人工拆解复杂程序,而且有效地保护喷油器(泵)的各种配件。
RK34型机车出入库装置,可以在没有动力牵引、不用发动的情况下,通过连接轨道和地面的接口,运用正负极,可以实现内燃机车的自由牵出和牵入,为确保检修发挥了独特功效。
机车软水处理装置使得内燃机车用上了“纯净水”,消除了杂质,没有了腐蚀。还有10吨重的天车,也在起吊电机、调气缸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转盘——换向自如
三里洞折返段有一个地标性的标志,不论谁到这里,都会为之感叹,这就是机车大转盘,别小看这个大转盘,它的作用可大着哩。
这也是陕煤业化集团所属煤矿铁路运输系统唯一一家拥有这样设备的企业。
它是于2008年开始运行的,直径30米,其作用在于确保内燃机车换向转头,它比以前铜川铁路南站(宜古村车站)所使用的机车三角道转换系统先进了许多,占地面积少,不需要机车来回运行,只需要停留在转盘上,就可以实现对位与换向,并与折返段内的1、2、3股道进行自由对接,直达检修库。
由于有了这样的设备,消除了内燃机车轮对的磨损与消耗,在实现内燃机车安全运行与节支降耗方面唱起了“主角”。
保温库——热暖相宜
在三里洞折返段,还有一个内燃机车的“栖身之地”,这便是机车保温库。
懂车的人都知道,遇到冬天,车里面的水一结冻,重新发动起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要消耗一些油料。内燃机车同样如此,而这样的现象被睿智而创新的铜煤铁运人迎刃而解。
三里洞折返段投入使用之际,铁运分公司就着手破解这个难题,建起了内燃机车保温库,并安装了暖气,让内燃机车 “居住”在一个“温暖之家”,在慢慢的冬季里冻不着。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里,内燃机车随时随地处于临阵状态,再也不用为机车在冬天里重新启动烧油而犯愁,不论是什么地方需要牵送车辆,都能保证运力的需要。
探测头——火眼金睛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如今的铜川矿区铁路内燃机车上多了一个个“天眼”——摄像头,这便是机车运行视频监控装置,尊称“安全卫士”。
随着内燃机车的投入运行,其安全程度越来越成为该分公司的“重头大戏”,也在确保内燃机车安全运行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
最为显著的标志是给内燃机车顶部安装了电子添乘系统。这个系统对内燃机车运行的全过程和乘务员驾驶的速度等进行全程监督,并可以从中调取所有行车影像资料,获取所有准确行车信息,成为行车安全的“千里眼”,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铁运分公司机务段三里洞折返段——一个科技创新的“摇篮”,一个技术提升的“集群”,引发了一个又一个内燃机车技术“革命”,引来了一个又一个单位的参观,留下了矿业公司党政领导的足迹。更让人难忘的是2013年11月28日,矿业公司党委书记王蓬莅临铁运分公司进行党群工作综合指导,并到三里洞折返段进行了调研,对内燃机车技术创新生产了浓厚兴趣,对铜煤铁运的发展充满了殷切希望。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