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炭市场逐步萎缩,煤炭行业压力巨大的实际,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为宗旨,提出了“战危机,强管理,严考核,降成本,提效益,保增长”的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经营工作措施和奖励政策,鼓舞干部职工士气,抓好安全生产经营等重点工作。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做好煤炭市场面临形势的宣传解释工作,从思想上杜绝浪费。挖掘职工潜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作方法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全矿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升矿井科技水平。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制定奖励政策,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矿山发展提供技术保证。按照“量用而入”的原则,严格物料领用审批程序,实行总额控制,超节指标与工资联挂,有效降低了材料消耗。优化生产布局,减少设备占用和相关操作维修人员。
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从“增收”和“节支”两方面入手,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共归纳整理了12大类,50小项的增收节支实施内容,涵盖了销售管理、非生产性支出管理、矿井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保管理、其他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有量化可计的项目,进行同期或与计划相比较的量化目标制定,对没有量化可计的项目提出了相关要求。按照增收节支项目落实到管理科室,每月初把增收节支情况汇总到经营部,根据增收节支情况考评会给予通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严格控制各种成本支出。
长效奖励技术管理与创新。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把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工艺的推广同提高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并奖励技术管理与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新成果让矿井安全高效运行,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人员给予重奖。在全矿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群众中开展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鼓励职工学习钻研技术,开展技术革新,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各自设计方案,对提出的各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及安全综合评价,择优选取,进行奖励。规范作业规程,解决煤炭生产中的问题,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增强员工和企业的知名度。
开展“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助推企业稳步发展。该矿党委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复杂的地质条件,紧紧围绕安全与稳定“双零”目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问三解”、“党的群众教育实践”等活动,并把党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查找问题与整改落实相结合,通过调研活动,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职工群众得实惠,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生产现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做好煤炭市场面临的形势的宣传解释工作,解决困难职工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安全生产,共同构建和谐新矿区。
完全成本管理法向变动成本管理法。健全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中心,其他部门配合的原煤制造成本管理体系。将原煤制造成本的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将成本指标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落实到区队、班组和个人,实行工资成本与其他成本相互转化,切实加强生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工作。严格管理全矿生产用材料的统计、分析、控制和分管材料的审批、建帐等工作。各类生产投入由生产矿长负责把关,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搞好业务范围内的成本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力成本管理,认真落实避峰填谷、调荷节电、分区计量、分单位考核,对耗能高、使用率低的机械设备要制定专门的节能措施。严格原煤制造成本管理,生产与生活、多经系统的水、电、煤消耗应分开计量、分户算帐,严禁将其他费用计入原煤制造成本。合理资源配置,按照职能交叉,一职多能,满足生产的原则,合理配备劳动力。按照定额计划储备设备、配件、材料、不得积压。加强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奖罚办法,降低生产消耗。
创新煤质管理理念,以质促销增收。全体职工树立了“煤炭质量,人人有责”意识和“依靠煤质保饭碗、谋生存、图发展、增效益”的观念。不断健全完善煤质管理体系,强化煤炭质量保证体系。从源头提高煤炭质量,加强原煤生产环节的煤质管控力度。在新采区设计和巷道布置时,保证做到地质资料论证准确充分、技术措施齐全、设计科学合理,从技术上做好提高煤质的基础工作。采掘工作面严格制度、规范操作、循环作业,严禁超量放顶煤、煤矸混运。在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保煤质,并跟踪检查实施效果,提高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降低综采移驾时落矸及后溜放顶矸石。并加强区队煤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煤质控制链条,推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大煤质管理监督检查频度、力度和精度,按照“重点盯、跟踪盯、全程控”的管理思路,保持三班动态检查不断线,将煤质管理压力传递到生产一线,从源头保证了煤炭质量。
创新管理,规范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生产技术管理办法、煤质销售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办法等,最大限度的降低原煤生产成本。
推行办公用品、办公设备、车辆用油的购买和维修集中采购、定点维修。各科室、单位提高思想认识,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做起,倡导节能环保,节奖超罚,不断强化节能降耗意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精品意识,持续推进文化强企工程。 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施工质量、经营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完善工资考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强化考核,规范行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