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陈家山煤矿把“治亏创效”作为矿井的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以节支降耗、回收利用、技术创新为核心,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矿上下铆足干劲释放矿井“治亏创效”活力。
节支+降耗 有“资本”
该矿全员全方位地做好治亏创效工作,把“省下来的就是挣来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倡导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实行费用能省则省,成本能降则降。广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采取各种有效途径,狠抓内部挖潜,努力提高工效时效,要求全矿干部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用电、用材,杜绝一切铺张浪费现象,特别是“长流水、长明灯”,消除“跑、冒、滴、漏”;工作时间办公室内在光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开启照明设备,做到“人走灯灭,人走关机”,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和生产设备狠抓采购成本管理,严格降低易耗品的发放和材料费使用,杜绝浪费。
对材料计划审批、入库、回收复用等环节严格进行量化考核,将材料费用成本项目层层分解到各区队,要求各区队必须实行材料定制管理,材料不管大小都落实到人,坚决杜绝浪费现象;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建立完善的材料领用,发放、使用等过程监控及监督管理制度,让职工养成节约习惯;
回收+复用 有“钱途”
该矿积极构建成本管理模式,深挖内潜,修旧利废,在材料回收复用上做文章。大力抓好节支降耗工作,加大闲散积压物资的管理力度,对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及时维修复用,提高材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实施设备自修,减少外委,定期检修保养设备,提高设备工时利用率;加大自修力度,自主维修立柱、维修拉移千斤顶和护帮千斤顶;把非生产要素投入发挥到极致,实行预算管理,严抓细管减少支出;严格公务用车审批管理制度,节假日一律封存,采取“一车多用、一车多效”等措施节约费用;加强对井下废旧锚杆、锚索、垫片、螺丝、道钉、电缆挂钩等材料的回收管理,对回收的废旧材料按照工艺标准、质量要求进行翻新加工,对剩余的边角料有计划地加工一些小挂钩、锚杆卡盘等小型配件,以降低成本、挖潜增效。
同时,创新物资管理模式,率先推行井口物资超市。全力推行物资管理新理念,自物资超市正式运营以来,物资超市实施所有物资代储代销管理模式,采用井下常用储存品种“目录式”管理,设置物资最低安全储备,建立补货机制,为井下生产提供全天即时发料、配料服务,逐步实现物资“零”库存管理。物资超市的运营有效提高了材料管理水平,解决了材料积压、浪费、周转等问题。
技术+创新 有“未来”
“创新人人可为,创效事事可做,只要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哪怕是修复一个旧螺栓,也能节约一分钱,也能为企业治亏创效尽份力。”该矿综采队队长何万明说。连年来,该队根据各岗位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创新创效目标,引导岗位员工立足岗位搞创效,点滴节约抠成本。
为推动技术创新良性发展,该矿建立健全完善了奖励机制,制定了包括“五小”成果管理办法、评审办法在内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通过广泛开展职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和以“技术练兵、技能比武、技术交流、岗位成才”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在全矿职工中掀起了一场科技创新热潮,提高了职工的创新意识,好方案、好点子、好技术层出不穷,为矿井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一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痼疾”得到了根治。该矿职工自制加工出液压支柱拆装机、胶带机自制张紧力保护装置、采煤机电缆保护装置、皮带防跑偏装置等技术设备,既解决了矿井生产难题,又使矿井废旧材料得以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投入,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兴矿、科技兴企”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了矿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