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诗文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诗文天地
征文| 马腾驰:娘家
作者:马腾驰   来源:网上投稿    发布日期:2020-08-06   点击次数:
分享:



我第一次看到《铜川矿工报》,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

那年秋天,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的秋雨一直下个不停。刚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矿的我们,住在父亲教书的矿第一中学。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百无聊赖的我,走进了矿一中阅览室,想去那里看看报纸,翻翻杂志。
阅览室的桌子上,我意外地看到一张四开小报:《铜川矿工报》。我一惊,铜川矿务局还有自己的报纸?把那张报纸,从一版到四版,旮旯缝缝,我都细细地读了。看完报纸,我抄下了报社地址,我也要给自己局里的报纸投稿。那时,爱好文学的我,已在《法制周报》《电影故事》与《青年时代》发表了几篇小文章。

在《铜川矿工报》上,我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一个新闻稿,说的是矿劳动服务公司经理马同才救助车祸受伤者的事。从那以后,除过新闻,我给报纸也投杂文、散文与小说的稿子。

很快,我一篇篇的新闻稿子与文学作品就在《矿工报》上发了出来。当时,我在矿劳动服务公司办公室工作,发新闻稿,也是我搞文秘,搞宣传工作的一个职责。除过新闻,《矿工报》发我最多的是杂文稿子,有时,一天的报纸,一版和三版都登有我的杂文。

每发了文章,我都要把底稿和发表了的文章比对一下,看文章哪里被删改了?编辑为什么要这样删改?这样删改的好处在哪里?通过比对,对初学写作的我帮助很大。我一边努力写作着,一边学习着鲁迅等大家的经典杂文。边写边学,我的杂文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在《矿工报》连续发表杂文,大大地鼓舞了我的士气,我暂时放下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专注于杂文的写作,《中国煤炭报》与《陕西日报》等报刊,也发表了我不少的杂文。

因为能写一点小文章,1986年初,《铜川矿工报》社社长李祥云来到焦坪矿,和矿上领导商量,要将我调入报社。很快,我就到了报社。平时投稿,编辑老师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本人并不熟悉。到了报社,一下子全见到了他们,并和他们以后要在一起工作了,很是激动。社长李祥云、副社长周维铭,一版编辑王继明老师、二版编辑陈平老师、三版编辑刘俊华老师、四版编辑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老师、报社美编是马仲麟老师,还有办公室的曹祥棣老师。他们每个人,我都尊敬了他们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报社,我熟悉了报纸的编辑流程。看到了从社长、编辑到印刷厂工人们的辛苦付出。知道了看似简单的一张报纸,从编稿、审稿、划版、拣字工人拣字、打清样、三校,一直到最后的印刷与发行,道道工序,一样也马虎不得。

我和三版编辑刘俊华老师,住在矿务局招待所的同一个房间里。在我到报社之前,我很多的杂文,都是他在三报编发出来的。常常夜里两点多了,他还爬在桌前改着稿子。他和报社其他编辑老师们专业、专注、认真负责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报社工作近两年,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期间,我也写出了不少的作品。

李祥云社长出版有《太阳城之恋》等诗集,是著名的诗人,他和路遥老师是多年要好的朋友。那时,路遥老师常来报社,通过李社长,我得以和路遥老师相识相交,并多次聆听他的教诲。路遥老师为我的题词“勤奋——题马腾驰同志”,给了我不敢停歇,不断奋斗下去的动力!“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从更深层次上明白了路遥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在《矿工报》社,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识了许多文学创作的前辈与大家,使我受益多多,受益终生。

1987年底,我离开《矿工报》到了铜川铝厂。临走时报社开了欢送会,会上,给我送了两个精装的大笔记本。马仲麟老师代表报社,在日记本上用毛笔给我写了鼓励的话语,还加盖了报社的公章。我舍不得用这两个笔记本,直到现在,它们还完好地保存在我的书柜里。

离开报社时间不长,我第一次从北关铝厂回报社,在楼道里碰见周维铭副社长。他亲切地说,哟,小马回娘家来啦!快给办公室走,自己给自己倒水!后来每次回去,肯定不是约定的,报社不管是哪位老师和我打招呼,他们都会说,小马回娘家来了!这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情意满满的话,让我很是感动!
回娘家来了,多么生动,多么亲切的字眼,五个字里有太多的真情,有太多的美好意味!是呀,我从报社走出去了,报社就是我的“娘家”,那其中有了“血缘关系”的纽带坚固牢实,不会因为了时势变迁而淡化削弱!

出嫁的女儿,有了难处,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娘家。离开《矿工报》社的我,有了难处,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也是报社。到了铜川铝厂,要筹办《铜川铝厂报》,稿件采编对我来说不是问题,这报纸划版,我却从未接触过。那时还没有电脑,稿子编好后要计算字数,在划版纸上,要用尺子手工编排划版,这一下难住了我!怎么办?回娘家——回《矿工报》!

美编马仲麟老师,手把手教我怎么样划版样,如何处理报纸头条、报眼与每一版报心的位置。他告诉我,稿件如何归类,怎么样划版样印出来的报纸才漂亮。临走,他给我拿了一沓版样纸,叮咛我,拿去学着划,有啥问题你随时回来问我。我一边学习琢磨着《矿工报》的版式,一边也看,也借鉴着其它大报的版式。《铜川铝厂报》一诞生,就赢得一片叫好声。厂领导、厂里职工欣喜地说,咱厂也有报纸啦!厂报,还真办得好看呢!

和“娘家”《矿工报》,我一直保持着紧密地联系。1993年春节过后,我离开铜川铝厂,到咸阳一家企业工作,每次回铜川,我都要到《矿工报》去转转,去看望各位老师。在报社,社长李祥云,还有其他老师,都会关切地询问我在咸阳的工作与生活情况。能感觉出来,他们的关切如同家人一般真心实诚,没有丝毫的敷衍与客套,让我心生许多的温暖。

普通人的日子充满着变数,充满着艰辛与不易。

到咸阳的第二年,我就外出搞销售去了,在云南、山东与湖南奔波了五年,其后返回咸阳,还在为生计奔忙着。

我父亲退休于矿务局职工中专,他曾多年任《矿工报》特约评论员。2006年父亲因病去世,父亲去世时只有67岁,让我椎心泣血般地悲痛,多年来,痛苦悲伤的我,难以提起笔来写写自己心目中的父亲。2017年10月25日,我强压心中的悲痛,写出了长篇散文《我的老父亲》。报社的王忙锁先生看到文章后,全篇发在了《矿工报》上。局里的一位老领导看到报纸后,专门去报社,询问我父亲去世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情况,让我很是感动。干部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的铜川矿务局,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啊!

对《铜川矿工报》,我是真爱的,是心存感激,是一往情深的。2017年底,我创作的散文《背馍》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背馍》在网上造成的影响被称为网上的“背馍事件”。怀揣梦想,背馍上学,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被称为了“背馍精神”。

去年年底,收录有《背馍》一文,我的散文集《背馍记》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热切的关注,书的销售势头强劲。前几天,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为我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对话<背馍记>》,在节目中,我说,《铜川矿工报》是我文学创作起根发苗的地方,是我的“娘家”,那里有我心存感激的师长与先生。任何时候,我都会记着《铜川矿工报》对我的好!

是“娘家”,就有割舍不开的亲情,就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与牵挂,就会有不一定挂在嘴边,却常存内心的感恩之情!节目中,我说的是我的真心话!
是的,不管何时,我都忘不了你——我的“娘家”我的《铜川矿工报》!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 图


上一条:张莎【散文】祖孙三代人的党员情怀
下一条:征文| 开天窗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