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诗文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诗文天地
田易轩【通讯】铜川老人46年收藏2000个品牌烟盒
作者:田易轩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18   点击次数:
分享:

在王益区荔枝园小区,70岁的李守贵,他从不抽烟,却对烟盒“情有独钟”。他用46年收藏了2000多个品牌的烟盒。11月6日,记者在他的家里见到了这些宝贝。他说,一般人抽完烟常常把烟盒当垃圾丢弃,可是在他的眼里,这些却是宝。

一期板报引发烟盒收藏兴趣

在李守贵家,记者看到整整齐齐铺满整个电视墙的烟盒。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很多烟盒都还在纸箱子中存放,想看时,满箱子扒着寻找,很不方便,后来买了新房,要装修时,我就郑重其事地表了态,要做个烟盒电视背景墙。看电视时,可以欣赏烟盒,客人到家里做客时,还能展现家里这种浓厚地收藏氛围。”除此之外,他将软质纸烟盒折开铺平在特定的本子上,还有一部分烟盒被放置在定做的柜子中。

他将“宝贝们”全“请进”客厅。他收藏烟盒不分烟的等次,只要是没有的,就收藏起来,无一重复。记者看到,烟盒品种多,材质有软盒、硬盒、金属盒的,形状有长条形、正方形、圆柱形、还有弧形。为了便于区分,李守贵把收藏的烟盒按产出地等分门别类摆放在一起。

提及收藏烟盒的初衷,李守贵从本子里找出一个“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烟盒说,这是他收藏的第一个烟盒,也就是这个烟盒,让他走上了收藏路。“我是一名矿务局职工,1970年的国庆节,工会指派我做一期板报,那个时代的人,能为单位做一期栏目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为此,我想了很多设计板报的方案,但都不如意,当看到同事手里拿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烟盒时,我突发奇想,按照这个烟盒做了一期栏目,结果第一次做板报就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当时我随手就把这个烟盒收了起来。”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举慢慢发展成了习惯,此后,李守贵只要看到他没有的烟盒都会收起来,结果一来二去,收藏烟盒成了瘾。

用烟名作诗自得其乐

收藏烟盒,李守贵乐在其中。他在空闲时间,把烟盒按动物、人物、花草、文物、山水、建筑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有以地名命名的,如“北京”“天津”“南京”等;有以人物命名的,如“飞仙”“十二金钗”“诸葛亮”等;有以风景区命名的,如“香格里拉”“黄果树”“西湖”等……他用这些烟盒的名称完成了一首《趣味烟盒对联》。“泰山华山五台山,南京遵义金延安。茶花江花山丹花,喜梅红梅一剪梅。薄荷百合罗布麻,荔枝芒果红山茶。金猴大圣水帘洞,飞仙嫦娥牡丹亭。中华北京天安门,红都延安东方红。团结友谊大中华,国色天香阿诗玛……”

李守贵将干净的本子轻轻放在记者手中,翻开第一页,工整的字体、押韵的诗句映入眼帘,他告诉记者:“把这些烟名拼凑在一起,做成诗句,是一件很费劲的功课,不光要分门别类的将烟盒摆放在一起,还要将烟名按类别抄写下来,最重要的是还得花费很多时间寻找创作灵感。”

收藏烟盒背后的故事

说起收藏烟盒,李守贵打开了话匣子,给记者讲述46年来收藏烟盒背后的故事……

曾经,李守贵为了得到一个烟盒还被当成了小偷。2010年的一天,李守贵照常赶往幼儿园接孙子,路上,他偶遇一位老人,看他手里拿着一包“九五至尊南京”烟,他就一直跟着那人,本想着等他吸完最后一根烟,丢掉烟盒时,他再上前捡起来,跟了一段距离后,那吸烟的老人顿感不对劲,猛然回头,喝道:“你跟着我干啥?”,李守贵默不作声,盯着他手里的烟,老人又问“你看啥?”,李守贵说:“我看你手里的烟盒”,当老人了解到他喜欢收藏烟盒时说:“不容易啊!”将烟从盒子中掏出,把烟盒递给了他。

李守贵从不吸烟,但他却比爱吸烟的人买的烟还要多,连卖烟商贩也跟他成了朋友,商贩打趣说:“别看老李平时手细,买起烟来却出手阔气,几块到几百块的烟都能尽收囊中啊!李守贵把烟一根根发给朋友们,却把烟盒小心揣回兜里带回家。”

李守贵收藏烟盒,家里人非常支持,老伴出门买个菜,一路低个头给李守贵寻找“宝贝”;李守贵的儿子每次回家,都会为父亲搜集烟盒;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时,礼品也都是烟盒……

采访时,他感慨地告诉记者,每一个烟盒其实都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创意、图案、文字,无不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和智慧,收藏烟盒,不只是简单地收藏了一个纸盒子,而是一种文化,是万千设计者所凝聚出的精华。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


上一条:毛周林【散文】冬天抒怀
下一条:高丽丽【散文诗】青春在玉华煤海中闪光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